商朝歷史延續五百餘年,各地出土文物眾多,以下除了介紹一些殷墟博物館的文物,也放幾張鄭州河南省博物館和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展品。
商代的祭祀坑大多伴隨人祭,許多或許是戰俘。殷墟博物館展示有殘留箭簇的士兵遺骨和盛裝人頭的銅甗。甗是蒸、煮用炊具,商人祭祀時不會也吃敵人的肉吧?
婦好墓出土數千枚海貝,有些種類來自東南海域,離殷無比遙遠,顯示當時已有長程甚至海外貿易。商代因曾使用貝幣,貝殼陪葬顯然是財富的象徵。
商朝雖然邁入青銅文明,但物資和財富仍然有限,生活相對簡單,可以見到大量原始素材繼續被利用,如以獸骨製成骨筓、飾品、匕、勺等,或以石頭和蚌殼做成的刀。
一件保存不易的小竹器。
殷墟博物館展品的說明太過簡陋,有些文物看似複製品也未標明(比如司母戊鼎),有點可惜。不過我是2010年去的,或許現在改進了也說不一定。
玉器和甲骨文:
陶器和施釉的原始瓷器:
青銅器展出仍佔大宗。
2001年一處墓地新出土的鼎和甗。
婦好墓的銅斝(酒器)。
有水鳥與魚纹飾的銅碗。
以下為河南省博物館展品,來自商代前期(西元前16世紀~前14世紀):
獸面紋陶簋(盛食器)。
使用高嶺土燒製並施釉的尊,已具備原始瓷器特徵。
獸面紋銅卣(有蓋有提梁的盛酒器)。
銅盉(酒器)。
青銅建築飾件,用於梁架轉角處。
以下為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品,來自商代後期(西元前14~前11世紀):
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器,有鴞、熊、神鳥、人頭等形象。
雕飾繁複的鉞(大型斧)不再是武器,而是一件禮器。
有繩狀提梁的鴞卣。
商朝黃河流域氣候條件和現代並不相同,相對比較溫暖潮濕,擁有大片自然森林和草場,大象當時也活動在這片區域,所以青銅器上便能見到大象圖樣。這件展品是一個鐃(撞擊樂器)。
商末周初的子龍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