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kata e1.JPG

710日開始連續五天的練習都是為了15日清晨的最後競速,先考察10日下午的流舁和11日清晨的朝山笠。

“舁”(讀音同“魚”)這個字蠻有意思,文字看起來就像用來扛著跑的山車模樣,按《說文解字》舁是共舉也,“流舁”兩字“流”呈現市街巡行的動感,“舁”表達眾人共同抬升轎輿,古人用字造詞就是這麼優美。比起韓國人停用漢字,瞎論證各種XXX始自韓國,日本人保留漢字反倒顯出對自己傳統文化的自信。“流舁”雖是兩個漢字組成,卻不折不扣出自日本、屬於日本。

根據古書記載,福岡祗園山笠祭原有12輛高大的山車遊街,16世紀博多街町重劃分割為七流(也就是七個街町),分別為「千代流」、「惠比須流」、「土居流」、「大黑流」、「東流」、「中洲流」、「西流」(以上各流按2019年的番號順序,番號每年輪替。),山笠競跑也跟著縮減剩這七個流。競跑的「舁山笠」雖然不如「飾山笠」高大華麗,但上頭人形裝飾每年也有不同變化,神話故事主角、神祇、歷史人物、乃至日本人喜愛的三國志英雄輪番上陣,還是挺有看頭。

710日是七個流第一次練習,開始時間分別為下午4點、5點、6點三個梯次(2019年情況),各持續半小時到一小時,遊客中心拿到的山笠祭介紹小冊子上有各流起始時間。日本人相當準時,只要提早幾分鐘到舁山笠停放點去等便一定能看到,不過各流的練習路線不同,到底要跟著跑還是守株待兔就臨場決定吧。若事先研究好各流地點和時間,每小時可以看到兩個流練習。

九州的梅雨季通常持續到七月中,所以欣賞山笠祭碰上陰雨天很正常,看待天氣只能平常心。雨中先搭地鐵去最遠的千代流守候,看隊伍一下從身邊跑過,也不知何時再回頭,該等或不等,有點發傻。

Hakata e2.JPG

Hakata e3.JPG

 

搭地鐵回頭看和千代流一樣16:00開始的中洲流,已近尾聲,同樣不太清楚自己在看什麼?

Hakata e4.JPG

Hakata e5.JPG

 

接著17:00的大黑流稍微掌握到山笠動線訣竅了,可惜撐傘拍照仍是不方便。

Hakata e6.JPG

Hakata e7.JPG

 

同樣17:00開始的土居流離大黑流很近,但早早就結束練習,只拍到最後山笠入庫。(17:00開始的還有西流,稍遠,略過。)

Hakata e8.JPG

Hakata e9.JPG

 

雨歇,加上看過前面四個流已經有點心得,18:00等惠比須流時拍的照片就比較好,不用撐傘還可以跟著追追山笠。

Hakata e10.JPG

Hakata e11.JPG

Hakata e12.JPG

Hakata e13.JPG

 

最後看東流。初體驗總結:隊伍前導是可愛的兒童群,舉著各流町內地名木牌。舁山笠據說重達一噸,山笠上前後各坐有三人指揮,由20多人抬舉(六根抬柱前後各兩人,加上側邊各一或兩人,沒算錯的話實際奔跑時共有2628人抬),山笠前後簇擁著輪替的壯丁,如何讓隊伍步伐一致、輪換順暢是練習重點。兒童女孩可以參加,但成年就僅限男性。其他有人負責指揮交通,有人負責潑水。沿路住家民眾也會準備水桶跟著潑水,還有人直接拿著水管噴,大概是潔淨的意涵,炎熱夏季對抬轎人員也有消暑效果。每一流派隊伍看起來至少都有兩、三百人,相當盛大。

Hakata e14.JPG

Hakata e15.JPG

Hakata e16.JPG

Hakata e17.JPG

 

跟著東流隊伍到最後山笠入庫,壯丁們在山笠前就喝起來了!

Hakata e18.JPG

 

隔天11日清晨開始的「朝山」練習也看了。只分5點和6點兩梯次,特別之處是會讓兒童坐上山笠體驗。

前一天沒看到的「西流」剛好清晨補上。西流靠近櫛田神社,所以會先進入神社會場繞行。會場可以看到太鼓裝置和觀眾席,15日清晨最終「追山」時這附近將擠得水洩不通,就別想過來了。

Hakata f1.JPG

Hakata f1a.JPG

 

想坐上山笠的兒童還不少,大概也有祈福、驅邪、保平安的效果,所以每跑一段就要換人坐。

Hakata f2.JPG

Hakata f3.JPG

 

同樣5點開始的土居流。

Hakata f5.JPG

Hakata f6.JPG

 

6點開始的中洲流。

Hakata f8.JPG

Hakata f9.JPG

Hakata f10.JPG

Hakata f11.JPG

 

中洲流同時擁有舁山笠和飾山笠,朝山練習完會將舁山笠擺放到飾山笠前,為什麼還真是不清楚!

Hakata f12.JPG

Hakata f13.JPG

Hakata f14.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