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前往克諾索斯(Knossos)參觀遺址,中午回伊拉克里歐(Iraklio or Heraklion)吃個飯接著參觀考古博物館,對米諾斯(Minoan)文明才算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瞭解。
在克諾索斯購票時記得要買含考古博物館的聯票,只需多加1歐元,很划算。否則回城中單買博物館門票得要10歐元(2019年)。
伊拉克里歐考古博物館是克里特島旅遊唯一不容錯過的博物館,館藏文物的質與量皆充實。首先看那些大約3500年歷史的克諾索斯宮殿壁畫,出土時其實都無比殘破,必須填補大量空白才能展現完整圖樣,考古工作者修復文物的耐心與功力很讓人佩服。我特別喜歡人物壁畫,可以看出當時宮廷生活包括舞蹈、宴飲、獻祭等場面。黑色捲長髮、大眼紅唇的仕女們又比男生顯個性。
採集番紅花的藍色男孩和跑步的士兵。第二幅被當成士兵是因為人物手中拿著茅,黑人形象則表現是從非洲過來的傭兵或奴隸,當然這也可能只是運動競技的場景。
帶有複雜頭冠被命名為百合王子的人物可能是一位祭司,也或許當時王權與神權結合,祭司便由王族擔任。
除了人物形象,還有許多呈現自然主義畫風的各種花鳥動物。
博物館內還有許多米諾斯文明的墓葬文化收藏,其中最精美的文物要屬一具四面皆有彩繪裝飾的石灰岩石棺,可以見到生動的獻祭場景。
“跳牛”究竟要怎麼跳,細節已無可考。這一幅相對完整的跳牛壁畫顯示是三人一組的運動,且男女一起參加,前後兩位白色肌膚為女性,中間翻躍的深色肌膚為男子。
其他牛隻形象有雕刻、有繪畫,也出現在一些陶器上。
象牙雕刻上的跳牛場面。象牙來自非洲,考古發現許多舶來品和物產交流都顯示米諾斯文明掌握昌盛的國際貿易。
在克諾索斯宮一處神殿出土的兩尊擁有豐胸的女神像,一位雙手握著蛇,另一位蛇則纏在雙臂上,被認為是與生殖、豐收有關的大地之母或自然之母形象。
米諾斯文明後期常見的女神像則是雙手高舉模樣,頭冠上有小鳥,有些手臂或頭冠上也有蛇纏繞,一般認為蛇代表大地,鳥代表天空。
下面兩尊男女陶偶並非神像,而是米諾斯人禮神時的祈禱模樣。
米諾斯文明也留下眾多青銅器,比較特別的一種“双斧”可能不是用來當武器,而是權力的象徵,圖騰也等同於國徽。
由於米諾斯文明的城鎮不設城牆,壁畫也沒出現戰爭場面,曾被認為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當然這只是烏托邦式的想像,米諾斯文明出土的刀劍長茅等武器可不是只拿來玩,考古學家在一些祭祀地點已發現活人獻祭的證據,龐大的宮殿也需要不少奴隸提供勞動力。在史詩故事中的米諾斯國王可是一個狂妄暴虐的君主,還曾率軍隊攻擊雅典。
青銅器總沒黃金引人目光。下面的杯子、劍柄、戒子工藝都相當細膩,特別在一個小小戒子上要呈現出人物、樹木、建築、船隻、陸地、海洋各種元素,多麼不容易。
娛樂方面除了樂器還看到克諾索斯皇宮出土的一套精緻棋具。
米諾斯文明的語言已無可考證,存在的線型文字系統,也只能解讀出受邁錫尼文明影響使用的線型文字B,線型文字A仍無法破解,這也顯示米諾斯人的語言和邁錫尼語言有很大差異,可能分屬不同語系。由於線型文字大多是關於土地、牲畜、貨物、人員等數量紀錄,內容不若其他古文明文字記載豐富,也因此人們至今對米諾斯文明的歷史所知甚微,主要還是依賴考古發現。
米諾斯文明另存在一種神聖性的象形文字,以直徑約15公分的斐斯托斯圓盤(Phaistos Disk)為代表,圓盤前後兩面共有45種不同字符,以隔線分為61組,歷史估計有3700~4000年,至今仍是天書一部。
陶器方面既有自然主義也有寫實主義,一隻黑陶瓶上浮雕刻有27位人物,包括一位服飾與眾不同的領袖,大伙面帶微笑拿著農具行走田園中,還有人手執樂器,一幅歡樂豐收的景象展現眼前。
克諾索斯出土的一只托特包造型陶器,看起來很新潮,卻有大約3400年歷史。
博物館內陶器數量相當多,風格隨著不同時期、不同地域有所變化。其中大約出現於3800年前後的卡馬瑞斯陶器(Kamares Ware)色彩和圖案特別吸引人,完全沒有3800年的陳舊感。(超過4000年以上,新石器時代末期的陶器這裡就先略過吧,其實也有一些奇特或有趣的作品。)
篇尾說一下米諾斯文明是怎麼消失的。最初考古學家認為聖托里尼(Santorini)火山爆發引發的地震、海嘯和後續火山灰影響天候是促成米諾斯文明在西元前1450前後滅亡的主因。不過後來新的科學斷代判斷聖托里尼火山爆發時間約在西元前1650年至前1600年之間,顯然米諾斯文明在天災過後仍繼續發展,現在普遍認定米諾斯文明最終消逝仍與來自希臘本土的異族入侵有關,米諾斯文明最後融合於其他文化之中。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