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兩年回上海看看挺好的,城市商業空間不斷進化,書店去年逛過「鍾書閣」和「橫山和集」,今年就多了「光之空間」,大型購物中心一家接著一家開,新的餐廳總是吃不完。這裡挑些拍過照的地點說說。
鍾書閣開在仿歐洲風情的松江泰晤士小鎮,一開幕就一堆人吹捧這是中國最美的書店。想當初台北仁愛圓環的誠品書店贏得無數讚美時,我就覺得不過是學點美國的Barnes and Noble改改,有這麼稀奇嗎?看鍾書閣也同樣覺得就像是誠品書局的誇張版,一些博人眼球的設計並不踏實,太為設計而設計。不過反正各種設計相互借鏡、相互啟發本屬平常,只要不是惡意山寨照抄一通,能持續演化都不算壞事。
若嫌松江太遠,鍾書閣在靜安區芮歐百貨開有二號店,只是規模小很多,設計也沒那麼誇張。
老牌新華書店找來安藤忠雄操刀的轉型之作「光的空間」位在規模超大的愛琴海購物公園內。書店很有日本味道,感覺參觀拍照的人比買書的人還多。國營企業的員工素質有待提升,自帶保溫瓶放在書架上不時喝口茶水的或站得歪歪斜斜白襯衫外翻露出肚皮的,和書店氣質完全不搭,看著倒是有趣。
2018年上海的咖啡朝聖地無疑是「星巴克臻選烘培工坊」。我進去繞一圈完全無法接受這樣吵雜的環境喝一杯最便宜咖啡還要外面兩倍價,吹捧太過就想到「錢多、人傻、速來」這個笑話,立刻拉朋友改去附近丰盛里的鹰集咖啡。
上海還是能找到安靜的傳統星巴克,比如去虹橋商務區找朋友時。
近幾年許多國際品牌陸續撤出台灣連我都明顯感覺得到,以前會去買休閒服的Replay、Energie、Napapijri就都已經消失。相對上海仍是一片榮景,各種品牌都要在這裡插旗,不管是撤出台灣、或是沒引進過台灣的品牌。當然台灣也不是沒有進步,只是腳步沒人家快,上海許多方面已經超越台北是不爭的事實,我很好奇再過幾年會是什麼狀況,所以還是每年都抽空去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