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山原是廣州古城北方屏障,現成為廣州都會的大公園,半天然、半人工,有鳥叫蟲鳴,步道相當好走,只是南方天氣悶熱,一下就一身汗。
公園裡有人工湖和石雕。廣州又叫羊城,故事源於古代有五仙人騎五色羊負五穀前來解救飢荒(或說傳授稻穗一莖六出的稻米品種)。越秀公園西側小山岡上有1959年建造的巨大五羊石像,現被視為羊城標誌,不少大陸人來廣州旅遊會想找它一起合照。只見大羊口中銜著稻穗,下方四頭小羊,比例不太自然,一大四小和傳說故事也不符。不喜歡這種生硬的形象工程景點。
廣州城從秦朝起歷朝歷代都築有城牆,今日卻僅剩越秀山一段明城墻殘存,約一公里許。沿城墻走便能抵達鎮海樓。
明洪武年間修城牆至越秀山高點時,也一併建造了鎮海樓,五層建築高28米,寬31米,登樓可眺望現代高樓林立的廣州市景。
鎮海樓歷經戰亂在清朝和民國都曾大修過。民國時期將樑柱、樓板改為鋼筋混凝土後,已成半個假古蹟。樓前一對石獅子倒是明代原物,紅色砂岩風化嚴重,看起來頗為滄桑。
鎮海樓為廣州博物館的一部分,藉歷朝文物闡述廣州發展史。以下放幾張廣州地區出土的漢墓陶土陪葬品。
漢代的墓葬風俗基本上是把死人當活人看待,人間擁有的財富都能帶到陰間享用。初期墓葬會直接陪葬許多墓主生前使用過的物品,晚期則多以陶土明器替代,房舍、人偶、車船、牲畜都屬常見,也有灶爐、水井、甚至田地。
東漢的銅案、耳杯、陶俑座燈便是能使用的實物,不是模型。
離開鎮海樓,接著走到1929年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建的中山紀念碑,讀一遍總理遺囑,緬懷一下。真可惜怎麼到現代中華民國只剩一堆逐利的政客,政治家儼然已成瀕臨滅絕的物種。
中山紀念碑附近有兩座清代石牌坊。
剛在鎮海樓看到清康熙年間奉命出使羅馬教廷卻於歸途病逝,康熙特賜安葬廣州的艾約瑟中文、拉丁文雙語墓碑殘件,覺得從前傳教士的毅力真感人,背後不知有多少故事。這頭要離開越秀公園時又見到摘自《國際歌》的標語「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神給我們力量,神卻不可靠,到底有神好、無神好?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