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特普爾西克里(Fatehpur Sikri)名字太拗口,所以直接稱它為勝利之城吧。介紹這座城得從蒙兀兒王朝和阿卡巴大帝(Akbar the Great, 1542–1605年)說起。先看清真寺才進皇宮。
13世紀時入主中原的蒙古人除了開創元朝,版圖往西更擴張到中亞及東歐,往北到達西伯利亞,往南則接觸到印度和泰國一帶,成為名符其實的大帝國。西元1368年元朝遭朱元璋推翻由明朝取代,但蒙古人勢力在中國之外的許多區域依舊興盛。西元16世紀,帖木兒的第五代孫、烏茲別克的王子巴布爾,效法祖先開疆闢土的精神帶領軍隊攻向印度,擊敗當時的羅狄王朝,在1526年建立蒙兀兒王朝,以阿格拉為都。
蒙兀兒王朝的王位傳到巴布爾的孫子阿卡巴之後,國勢邁入鼎盛期。阿卡巴14歲登基,17歲便獨立掌管朝政,在位期間致力完善國家律法及行政體系,並歷經40年征戰將印度大部份區域都納入掌控,蒙兀兒王朝因此也得到帝國稱號。
蒙兀兒王朝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但阿卡巴並不排斥其他宗教,不但開放信仰,更成立一個收藏各類典籍的大圖書館,招集包括伊斯蘭教、印度教、耆那教、猶太教、基督教等宗教的神學家及傳道者共同研討教義。阿卡巴認為宇宙只有一個創造者、一位真神,他在融合貫通各類宗教思想後,還曾想創造出自己理想的新宗教。
雖然阿卡巴對宗教展現寬容、開放的一面,但也不乏怪誕思想和瘋狂事蹟。比如說他為了尋找神的語言,曾進行實驗把一些新生嬰兒隔絕扶養,並用聾啞人當他們的保母及老師。在阿卡巴大帝死後,這些實驗對象才被釋放出來,全部都不會說話。
阿卡巴掌政後一直到26歲,妻妾都沒能為他生下兒子。有人建議阿卡巴前往阿格拉近郊拜訪一位能施行神蹟的伊斯蘭教聖哲,於是年輕的王便以朝聖方式步行前往37公里外的西克里祈求祝福。聖哲預言阿卡巴將有三個兒子,不久之後果然皇長子誕生(即是後來的賈罕季),欣喜若狂的阿卡巴不但以聖哲名字沙林(Salim)為兒子命名,不久後更決定在聖哲居住的村莊興建新都。並將城市命名為法特普爾西克里,意思即是位在西克里的勝利之城。
阿卡巴首先臨摹回教聖城麥加清真寺來打造新都的清真寺,1572年建成,為勝利之城最早完工的建築之一。
清真寺正門為南門,高度達54公尺,名為勝利之門,外觀相當雄偉。不過現在門前階梯上一些無所事事的人閒坐,下方牛、羊、豬漫步加上垃圾滿地有點折損氣勢,而且空氣不太透明,分不清有多成分是霧、多少成分是霾,景物看起來矇矇的。也許不這樣也就不像“印度”了。
回教建築充滿幾何對稱之美,南門之外東、西、北向也都有門的形式,其中西向為麥加方向的拜堂,和北向同為裝飾性假門,東門則可以進出,通往皇宮方向。每座門各有特色,紅色砂岩鑲嵌白色大理石的幾何圖案相當細緻又不失大方。
清真寺的拜堂除了馬賽克鑲嵌外還有壁畫殘存,建築空間感和明暗光影相當動人,只是蝙蝠糞便的氣味讓人難耐。
清真寺寬廣的內院是供信徒集會、禮拜使用,四周有迴廊,北端有幾座聖人墓。
在印度旅行很難不受干擾,當有人一直纏著你解說並指點好的攝影標的,又一直強調他不是導遊時,那麼十之八九便是要你去他的小店參觀。如果不需導遊、不想購物的話,堅定拒絕,不要給模擬兩可的答案,否則只會不勝其擾。
聖哲沙林過世後,阿卡巴在清真寺中庭為他建造漂亮的白色大理石墓室,四壁皆為鏤雕,既採光又通風。直到今日這裡仍有不少伊斯蘭教信徒前來朝聖,特別一些不孕的婦女相信聖哲沙林在聽到禱告後,會給予他們和阿卡巴大帝一樣的祝福,早日獲得子嗣。
提了這些阿卡巴大帝事蹟,順便也介紹一下他位於阿格拉近郊西坎答拉的陵寢。這次本來也想過重訪,遇到修路塞車斷然決定取消,在印度旅行可是很容易讓交通把時間吃空。下面三張照片來自從前拍的幻燈片。
阿卡巴大帝陵寢由他在世時親自督造,佔地150公畝,共有四個對稱入口。和勝利之城的清真寺一樣以南面大門最為雄偉,高度約23公尺,有四個裝飾尖塔(連同尖塔高度將近50公尺)和精美的石材拼花圖案。
陵寢共分為五層,越上層越小,底下四層以紅色砂岩為主要建材,阿卡巴大帝在世時已建造完成,最上一層使用純白大理石,由繼位的賈罕季收尾。阿卡巴的棺木就位於最底層中心,外圍一些小房間為皇室其他成員墓室。阿卡巴陵寢的內部牆上原本有彩繪及黃金裝飾,但後代戰亂已將黃金掠奪一空,連壁畫都受到嚴重的破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