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山位於神木縣城西,俗稱西山,又名駝峰山,南北向狹長的山體兩側有窟野河和兔溝河流過。從前因時有洪水氾濫,民眾便在山上建二郎廟鎮水。後來寺廟沿山脊越建越多,加上山本身就長得奇怪,終形成一特殊地理人文景觀。
二郎山寺廟群始建於明正統年間(15世紀中葉),後世續有增修,最終在前後約一公里的狹窄山脊上,依山就勢蜿蜒分布浩然亭、觀音堂、二郎廟、龍母廟、諸神殿、三教殿、祖師廟、玉皇閣、娘娘廟、山神廟等二十多座廟宇。眾神雲集,不由讓人聯想希臘的奧林帕斯山。
二郎山的廟觀形式除了亭閣、殿堂,也有石窟。
地藏洞:明代石窟,祭祀地藏王菩薩,窟頂留有完整的藻井浮雕。
浩然亭:建於1937年的石窟,內壁有抗日詩文碑,亭額為國民黨抗日將領何柱國題寫的“天地正氣”。
二郎廟:始建於明正統八年(西元1444年),四合院建築格局,設有鐘鼓樓。
龍母廟:又稱為水母宮,祭祀觀音菩薩的脇侍“龍女”。
碧霞宮:俗稱娘娘廟,信徒來求孕,或問生男、生女。
山神廟:山脊最後一間廟,建築內為卷洞式,東西壁上繪有土地神、山神出巡圖。
二郎山在文革期間神像全數毀去,但仍有一些明、清及民國的工筆重彩壁畫殘存各處。廟太多,已經無法記清那是那。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