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頂山是大足石刻群中規模最大也最具氣勢的石窟,位處大足縣城西北15公里。寶頂山石窟除了帶有濃厚的密宗元素外,也融合佛、道、儒的精神,許多神祉、人物雕刻已完全漢化。
更特別的是,這麼宏偉的一座石窟,卻是由一個僧人趙智鳳發願興建,從南宋淳熙到淳祐年間(西元1174至1252年),耗時七十餘年,共完成31個龕窟,近萬尊造像。由於自始自終由一個人主持、監造,又完成於同一朝代,因此寶頂山石窟構思完善,風格統一。有學者認為,由印度傳入中國的石窟藝術,從敦煌一直發展到寶頂山,才終於完成整個中國化的歷程。
如此嘔心瀝血好像就該有個了結。果真南宋以後中國石窟藝術就從歷史中失去舞台,後世只見零星造像,再沒有大型窟龕開鑿,大足石刻成為一個高峰的同時,也成為絕響。
寶頂山的石刻充滿六道輪迴、因果報應、地獄磨難等內容,在沒有電視、電腦的古時候,應該非常震懾人心,深具教化意義。不過我這個現代人看起來就覺得有點陰森森的。所以雖然寶頂山非常值得一遊,但沒法從心底喜歡它。
中國石窟先介紹到此,雖然還有些名氣較小的石窟可以張貼,不過看太多真會審美疲勞。最後附帶一提,為何獨漏敦煌。好多年前就有朋友問我想不想去絲路、敦煌,推薦我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說他讀完之後好想去看看。不過讓他感動的文章,我讀起來卻覺得肉麻極了。大多數時候我寧可讀生澀的學術論文,也不喜歡太過濫情、強說愁的散文,只能說各花入各眼。不知是否是這麼一個壞印象,絲路、敦煌雖然一直在我的旅遊名單裡,但始終排不到首選,總有其他計畫取代。在貼上這麼多石窟照片後,我想也差不多是時候去把敦煌湊合上來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