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ora 12    

西元7世紀,當阿旃陀石窟逐漸被遺棄後,距離約180公里外的埃羅拉石窟,才開始興起。埃羅拉石窟長約2公里,共有34個主要石窟。這裡除佛教石窟外,還有印度教和耆那教的石窟。其中,佛教石窟興建於西元600到800年間,共12窟;印度教石窟興建於600到900年間,共17窟;耆那教石窟最晚,約興建於800到1000年間,只有5窟。 

埃羅拉石窟是由佛教徒最早開始興建,當時大乘佛教的流行已勝於小乘佛教,觀音菩薩的信仰成為主流,因此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觀音菩薩的雕像,祂們早期形象大都以男身出現。

Ellora 2 

Ellora 10    

Ellora 5 

Ellora 7 

Ellora 9    

Ellora 4    

埃羅拉石窟將近500年的建設期,正逢印度教興盛而佛教衰退的年代,因此印度教石窟的數量、規模和精緻都超越佛教石窟。雖然乍看下,這兩種石窟的雕刻很類似,但靜心觀察就可以發現差異。一般佛教雕像是美化的凡人形體,表現寧謐、安祥的神態,印度教雕像則常常是多頭多臂、人身獸首的模樣,展現活潑、甚或剛猛的姿勢。同時,印度教石窟中也可以發現許多神話中的生物,和各神祇的坐騎。至於耆那教石窟中的大雄像,雖然看似佛陀,卻是裸體呈現,因為耆那教修行者以天為衣,他們認為人世間有太多束縛,連衣物都是牽絆,會妨礙靈魂解脫。(以上的照片是佛教窟、以下的照片是印度教窟,最後兩張屬於耆那教,可以比較一下。)

西元11世紀後,埃羅拉就不再有新的石窟和神廟興建,但由於印度教石窟的存在,前來朝聖的信徒一直絡繹不絕,持續到現在,不像阿旃陀石窟般被人們所遺忘。

Ellora 21 

Ellora 23 

Ellora 25    

Ellora 16 

Ellora 17 

Ellora 18 

Ellora 22 

Ellora 27 

Ellora 2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攝影‧雜想 的頭像
    Eric‧攝影‧雜想

    confusingstone的部落格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