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鮮豔、主題生動的壁畫,是阿旃陀石窟最引人入勝的文化遺產。製作這些壁畫前,要先在石壁上塗上大約一公分厚,由泥漿、牛糞、米糠、動物毛髮混合的底料,然後再塗上一層光滑的石灰泥漿,等表面乾燥後才開始作畫。通常畫家先用黑色或紅色線條勾勒形狀,再加以著色;有時也採用暈染技法,藉此創造明暗層次,產生立體感。完成後利用滑石摩擦表面,可以讓壁畫產生光澤。
阿旃陀石窟壁畫內容除了佛陀的本生故事外,也有宮廷生活、戰爭、狩獵、音樂、舞蹈等世俗場景,以及蟲魚鳥獸與花卉。由於壁畫的保存難度遠大於石雕,因此擁有1500年歷史的阿旃陀石窟壁畫才會更顯得珍貴。
我第一次去阿旃陀石窟時,遇到不只一個窟內看守人鼓勵我用閃光燈拍照,目的是要點小費。我當然不會打閃光去傷害壁畫,只是有點錯愕,他們理應是來保護壁畫的,但生活壓力下,掙錢永遠是王道。幾年後又去了一次,管理已經規範了,但遊客數量增加很多,最美的壁畫窟內擠滿人,想到大夥合作呼出的二氧化碳,真覺得這些壁畫兇多吉少。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