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間能看到海、有陽台的民宿,帶兩本書到墾丁住幾天。只因為新冠病毒出不了國,開始國旅,感覺像在倒帶學生時代種種,這回到墾丁便先去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看看。
墾丁救國團青年活動中心是一片閩南式建築,各合院皆以堂號命名,還設有書院,像座小村莊,由建築師漢寶德設計,1983年落成。傳統式樣最大優點便是無懼時光荏苒、歲月如梭,永遠不會退流行,或許房內設施簡陋(究竟是為救國團青年團體住宿使用),建築外觀倒是更有味道了。
活動中心占地15公頃,從中央廣場一邊可見鄰近的青蛙石,另一邊可以眺望大尖石山,從前救國團就是有辦法取得地點這麼好、這麼大片的土地。黨國相通的年代已經不復返,現在這樣的絕佳地點若開發只可能出現奢華旅館,不可能是平價住宿。
村莊一旁靜園的欖仁樹林是團體活動地點,林邊尋常的馬櫻丹因陽光充足花開燦爛不已。
非住客參觀酌收30元清潔費,絕對划算,因為區內還有環青蛙石的海岸步道可以欣賞珊瑚礁和濱海植被,遊客卻相當少。
小海灣情人灘。
珊瑚礁岩第一線強勢植物是水芫花。
礁岩上也可以看到匍匐的榕屬植物,還有石龍子鑽來鑽去。珊瑚礁節理和各種奇形怪狀都值得觀察。
礁岩後第二線植被有台灣海棗、林投、銀合歡、毛苦參、草海桐等。
除了珊瑚礁,這裡還夾雜一片火山泥岩和礫岩區,侵蝕作用雕塑出各式奇岩無比美妙,青蛙石便是周遭較鬆軟的泥質岩層遭侵蝕後露出的一塊大礫岩。看有些岩石上長出地衣,能如此抗高溫、抗鹽分,夠堅毅不拔。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