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xiu a2   

除了靜升和王家大院,從平遙還可以包車當日來回走訪過幾個地方,一併介紹一下。先從介休和張壁說起。

介休、張壁、靜升、王家大院、綿山雖然在同個方向,但想一天看完並不實際。其中王家大院和張壁古堡的名氣大些,兩個地方比較常被併成一日遊。我看得慢,拆成兩天還去不了綿山。

到介休主要想看祆神樓。這座三結義廟前的山門既作為於神唱戲的樂樓(下層是廟門、上層是戲臺),部分又延伸到廟外、跨過街道形成過街樓,一樓三用,設計精巧。樓始建於宋代,清朝重修,平面成凸字型,十字歇山頂,高度25米。

jiexiu a8   

jiexiu a4 

jiexiu a6  

jiexiu a1 

jiexiu a3  

除了祆神樓,介休還有座后土廟,魏晉南北朝重修後又毀於地震,現在寺廟是元朝重建、明清重修。這座道教寺廟裡有不少明、清塑像保存下來,建築堂堂正正,但感覺香火不旺;介休的遊客也少,又多一份清靜。

jiexiu b1 

jiexiu b4 

jiexiu b7 

jiexiu b9   

jiexiu b3  

張壁古堡是一座築有六、七米高夯土城牆的村子,南北兩個主要城門間由一條五米寬、稱為“龍街”的石板街道連接,將古堡分為兩半,兩側各有四條巷弄,從空中看街巷的布局就像一副魚骨。從記載可以知道張壁在明朝時就已經有城牆圍繞,但更早的建造年代並不可考。 

張壁村子雖小卻有十幾座廟宇,大部分集中在南、北城門。其中南門內側的一座可罕廟(同可汗),不知始於何時,但從明朝天啟六年(西元1626年)的碑文得知這座廟在元朝時已是重建,歷史理當更久遠,並且碑文說明“可罕”是位夷狄君長。可惜明朝時對這位可罕究竟是誰已經不甚了了,當然也不知道漢人奉祀這位夷狄君長的原由。後代民眾更把它轉化成山神在崇拜,內部神像也在文革期間被搗毀。現在有關可罕是誰的推測都沒有十足證據。

zhangbi 5a    

zhangbi 3 

zhangbi 17  

zhangbi 8  

zhangbi 2  

在張壁的北門有一組更大的寺廟群和城門、甕城共構,其中的二郎廟建於清乾隆八年(西元1743年),正對著舊北門門洞,有風水屏障作用。原來張壁的地型南高北低,高差約13米,下雨時水流就順著村中央的龍街直沖北門洞口流去,達不到風水所重視的“蓄積”,所以才建造二郎廟來鎖氣。清朝時,張壁出現不少成功商人,當然都歸功到村裡的好風水,其實明清時期晉商崛起是山西的普遍現象。

zhangbi 15 

zhangbi 11 

 zhangbi 13           

zhangbi 12     

zhangbi 10   

張壁古堡不只地上建築保存完整,在地面下還密布網狀多層的地道,地道內設有通氣孔、儲藏室,並與村裡的11口水井相通,估計總長度有數千米,最深處達十多米。由於缺乏明確記載,有說是唐朝年間的遺跡,夯土城牆可能是用挖地道的泥土所築成。山西有地道的村子不少,或是軍事需求、或是村民防盜自保,但還沒發現有別處能比得上張壁地道的規模和複雜度。目前地道大部分因坍塌和汙泥淤積無法通行,只清理出一小段來吸引遊客。神祕地道被包裝成張壁的旅遊重點,但我喜歡的張壁是這個小村子樸實的巷弄。

zhangbi 6 

zhangbi 4c  

zhangbi 8b 

zhangbi 1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攝影‧雜想 的頭像
    Eric‧攝影‧雜想

    confusingstone的部落格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