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萬壽寺位於北京城外西北邊,現作為北京藝術博物館使用,欣賞古建築同時也能看到不少文物展示。
萬壽寺始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年),清代數次失火又重修擴建,至光緒時期因萬壽寺坐落在皇宮與頤和園路程之間的運河河道旁,獲得時常前往頤和園居住的慈禧太后青睞,據說慈禧太后先後曾經造訪萬壽寺達52次,當她藉六十壽辰名義挪用海軍軍費重修頤和園時也順道全面修繕萬壽寺,這也成為萬壽寺的最後格局。
萬壽寺共三路七進,由於規模龐大被民間稱為“京西小故宮”,建築群東路為僧眾用房和菜園,西路作為行宮使用,中路才是寺院。中路建築從南到北中軸線上依序為山門、天王殿、大延壽殿、萬壽閣、大禪堂、假山和三大士殿、乾隆御碑亭、無量壽佛殿、光緒御碑亭、萬佛樓(千佛閣)。目前作為博物館開放民眾參觀的區域包括中路從山門至無量壽佛殿的前六進,以及東路最後方的方丈院。
山門面闊三間,中央開石券門,門上可見清初順治二年御賜「敕建護國萬壽寺」匾額。山門內券頂為光緒時期彩繪「青天流雲百蝠圖」,“紅蝠”音同“洪福”,讓那麼多紅色蝙蝠飛翔於天空雲朵間,洪福齊天的寓意不言而喻。
過山門為天王殿,庭院左右有鐘樓、鼓樓和一對旗桿座。天王殿內原應有彌勒佛、韋馱、四大天王,可惜皆無存。現裏頭主要簡介萬壽寺歷史,可以看到一些舊時黑白影像。
大延壽殿面闊五間,前有月台,門上懸掛雍正親題的「慧日長輝」匾,因此也被稱為慧日長輝殿,不過原匾已遺失,現看到的是複製品。另月台階梯中央雕有纏枝蓮花的明代丹陛石則是近年整修東路時挖出來的,被移來這裡擺放。
大延壽殿為寺院的正殿,殿內主供三世佛,在三世佛居中的釋迦牟尼佛前還有一尊端坐於蓮座上的毗盧遮那佛,仔細看蓮座的每一蓮瓣都刻有一小佛,據說共為一千尊。殿內兩側另有形態各異的泥塑十八羅漢像,在三世佛後壁朝北則是彩塑假山與自在坐的觀音菩薩。這裡是北京為數不多還能完整保存佛像的寺廟大殿,讓萬壽寺注入不少靈魂。
雙層閣樓的萬壽閣原為藏經閣使用,1937年焚毀,現所見為2003年重建,一樓展示文物,二樓作為圖書館。
萬壽閣之後有大禪堂,出大禪堂就是從前的後花園,居中大假山由兩條溝壑分隔為三座,上頭又分別坐落觀音殿、文殊殿、普賢殿。假山後方緊接著乾隆御碑亭和無量壽佛殿。無量壽佛殿內原供奉的銅塑無量壽佛已無存,現放置的明代多寶塔是從其他寺院移來保存。
無量壽佛殿左右圍牆各開有一個帶點巴洛克風格的“西洋門”,據說洋風設計參考自圓明園。圍牆後方最後一進目前(2024年)尚未開放,裏頭有光緒御碑亭和萬佛樓(千佛閣)。
東路最後端的方丈院是一個獨立四合院,房屋梁枋滿佈蘇式彩繪,連通遊廊點綴透空花窗,身為皇家寺院,方丈果然住得也很豪華。方丈院原被民居占用,近年才騰退整修完畢,現內部展示一些明清家具,有座雕刻龍與雲紋的紫檀木櫃精美異常,特別引人注意。
中路寺院的左右廂房及配殿大多闢為文物展廳,包括字畫、陶瓷、佛像、錢幣等等,以明、清文物居多,這裡就只簡單介紹幾件,依序為明代宋旭山水卷的局部、清代的銅鍍金大威德金剛像、清道光紅彩壽字花口盤,以及漢王莽所鑄錢幣「一刀平五千」,一枚等同於五千枚五銖錢。因“一刀” 二字以黃金錯之,因此也被稱為「金錯刀」。
與萬壽寺東側相鄰為延慶寺,據說明萬曆初建時延慶寺曾為萬壽寺的一部分,但何時及為何分為兩寺已無可考。由於延慶寺目前仍為居民占用的棚戶區,也知何時才會騰退修復,和已經整修完畢的萬壽寺剛好形成強烈對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