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過洛陽便又重遊一次龍門石窟,已經是第三回拜訪。
秋高氣爽,伊水河畔有芒花、野菊、秋葉。沒記錯的話,這還是第一次在龍門石窟碰到大好天氣。
大大小小石窟、石龕密布於陡峭山壁,帶有幾何美,每個窟龕都代表一份祈願的功德。
雖然伊水兩岸東、西山(龍門山和香山)都開鑿有石窟,但無論數量、規模、精緻程度仍以東山為主。不過爬爬西山還是必須的,因為從這裡眺望伊水和東山密如蜂窩的石窟景色真沒話說。
看到兩隻鉛色水鶇飛到石窟蹦蹦跳跳抓蜜蜂吃。
龍門石窟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西元494年)從大同正式遷都洛陽後開始開鑿。歷經東魏、西魏、北齊、隨、唐、宋,共有兩千多個大小窟龕,十萬餘尊造像。其中,北魏窟龕占約三成,唐代窟龕占約六成。龍門石窟最珍貴處是擁有碑刻題記2800多處,其中四分之一有紀年,總計留下三十多萬文字,史料較為完整。
由於龍門石窟從前文章介紹過,所以歷史就剪一段貼過來帶過,其餘不多說。這回趁著好天氣比較專注於欣賞石雕的線條、光影和岩石紋理,細細感受千年歲月痕跡。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