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是座建造在虢國墓地考古遺址上的博物館,館藏文物超過15000件(4000多套),並保留部分發掘的墓穴和車馬坑原地、原狀展出。
虢國始於周文王之弟虢仲、虢叔所分封的諸侯國,最初位在陝西寶雞一帶,後遷徙至山西、河南交界的三門峽黃河兩岸,先後曾有東、西、南、北和小虢五個虢國名稱,時間約介於西元前9世紀~西元前7世紀。由於歷史久遠,相關文字紀錄寥寥,關於虢國的封地範圍、遷徙時間與原因不同歷史學家有不同觀點,一般遊客無須執著於這些細節,只要知道虢國最終在西元前655年被晉國消滅,而我們熟知的成語「唇亡齒寒」便出自晉國借道虞國攻打虢國,回程順道又滅了虞國這段典故就好。
三門峽虢國墓地是中國目前發現保存最完好、等級最齊全的西周諸侯國公墓,發現於1956年,佔地範圍南北長約590公尺,東西寬約550公尺,至今共發掘出250多座墓葬以及7座車馬坑和3座馬坑。等級最高的兩座墓葬分別屬於虢季和虢仲兩位國君,一般認為虢仲墓的墓主為史書上的虢公長父,虢季墓的墓主則是虢文公,但歷史學家間同樣也有爭論。由於這兩座墓穴未曾遭到盜掘,留有大量珍貴文物,參觀完虢國博物館就會發現絕大部分展品就出自虢仲與虢季墓。
考古發掘後原址保存的墓穴展廳包括虢季墓和兩座貴族陪葬墓、兩座馬坑。虢季墓深達12公尺,南北長5.3公尺,東西寬3.55公尺,單這個墓穴的隨葬品就有3200餘件。
車馬坑展廳展出為虢國國君虢季陪葬的一號車馬坑、虢季夫人梁姬陪葬的二號車馬坑、虢國太子陪葬的三號車馬坑。現場有清楚圖示解說和一輛等比例復原模型。
虢國博物館展出文物包括銅、鐵、金、玉、石、陶、竹、木、骨、貝、麻等十餘種類,其中又以青銅器和玉器數量最多也最精美,許多青銅器留有銘文,古篆字如圖畫般優美。虢仲、虢季墓陪葬的編鐘則是中國出土年代較早的兩套編鐘,將近三千年前的種種工藝水平讓人驚嘆。
“太子車斧”文字顯示這原是太子車駕上用斧,可能是象徵權力的儀仗用器。
西周青銅器型器之美無須細說,再看幾件。
虢國墓地出現的鐵刃銅器為中原地區較早期的人工冶鐵實物。
青銅製的兵器種類也很多,因為比較常見在此略過。倒是幾面以藤條和皮革製成盾牌難得能保存下來,盾牌上有銅泡裝飾,還能見到紅漆殘存。
人龍合紋玉璋帶有神秘感。
多樣的玉管和玉柄型器實際功能不明,有六、七種不同的專家說法,比較可能是作為禮器使用。
由玉璜、玉珮、瑪瑙珠等組合成的大型飾件。
「綴玉冥目」是用玉片連綴成的面罩,分別應對著額頭、眉、眼、耳、鼻、口、面頰、下顎、鬍鬚,所以可以看出人臉模樣。
虢仲墓的陪葬玉器中居然出現一件距今約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玉豬龍,顯然是虢國國君收藏把玩的玉器骨董。
帶神秘色彩的蠶身背鳥玉龍、玉鳳和人龍合紋玉珮。
走寫實風格的玉鱉、玉牛、玉蜘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