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去過南鯤鯓代天府,這次趁人在南部順道過去看一下進香盛況,果然號稱全台進香團數量最多的王爺祭典不是吹出來的。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李、池、吳、朱、范5位王爺,相傳歷史始於明末幾尊神像漂流到北門鄉海上沙洲(先民稱這些沙洲為鯤鯓),被漁民發現就地搭建草寮供奉,清代逐漸發展成為台灣五府千歲信仰源頭。如今滄海桑田,海岸因淤積昔日沙洲轉為陸地,寺廟歷經多次改建,外觀已是日治時代和民國時期整修後模樣,估計也不是最初的草寮舊址了。
第一次來,第一眼印象就是大,除了大牌樓、大廣場、大停車場,老廟後頭又加建高大的凌霄寶殿,兩側則分布大型園林和香客大樓等設施,廟裡甚至開出台灣第一家寺廟便利商店“7-11 代天府門市”。我從新營搭公車過來,抵達時先站在牌樓下看了一會兒廣場上進香團進進出出,神轎、乩童、各式陣頭混雜,還不時燃放鞭炮、煙花,南台灣廟會信眾的熱情不身臨其境很難體會。
寺廟舊建物部分的裝飾雖不夠古老仍有可觀之處,不過這次主要來看進香活動,就沒仔細看建築。
南鯤鯓代天府分靈出去的宮廟據說超過2.6萬處,五位王爺誕辰分別落在農曆4月26和27日、6月18日、8月15日、9月15日,因此這四個月份都成為進香期,其中4月份因大王爺李府千歲和五王爺范府千歲生日只差一天,且大王爺的分靈較多,通常會比較熱鬧,所以我才挑4月誕辰前的周末前來。看新聞今年(2023年)登記的進香團超過700團、約9.5萬人,未登記的小廟、神壇和個人還不知有多少,規模相當驚人。進香團通常一團數十人到上百人都算稀鬆平常,正殿只見手捧神像的隊伍魚貫而入、魚貫而出,殿內擺滿來自各地的神像,滿到有些必須擺放到兩廂廊道。
分靈宮廟回祖廟進香很重要一個儀式是“交香合爐”,即是將南鯤鯓代天府的香灰加入自家神明香爐帶回去。凡是見到有人捧著、或擔挑著的小屋、小廟通常就是用來安放香爐、烘爐使用,從前因為大多為擔挑便稱之為“香擔”,這些香擔進出寺廟時會走在神轎前面,有時會有官將首或八家將護持。交香合爐後講究點的宮廟離開時還會用黑色雨傘和法旗遮蔽香擔,據說是為避免割香(刈火)後靈氣消散或遭邪祟入侵汙染。
王爺信仰進香團少不了乩童隨行,有時一團出現好幾位。乩童通常要進廣場才在旁人幫助下開始著裝,聞香起乩進場,到廟埕會操五寶(七星劍、銅棍、鯊魚劍、月斧、刺球)劈砍頭部、背部,但流血場面已沒小時候印象那麼血腥,看著也不是太可怕。現代社會還會有這麼多乩童其實蠻讓人訝異。
一路爬行進來的女性乩童是虎爺上身?
渾身刺青的年輕乩童。
跟隨一位臉上塗黑的乩看了較完整儀式,可惜我沒什麼宗教信仰,並沒看出太多所以然來。民俗這玩意兒,背後還是有不少典故和學問,我倒不會因為自己不信就去貶低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