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教寺傳說由聖德太子創建,為天台真盛宗總本山。
搭JR到比叡山坂本站轉乘若江巴士,路過西教寺的公車大約一小時一班,看時間還久,乾脆上另一台馬上要開的公車到日吉大社,再走約1公里路過去,把等車時間轉為散步時間,可以多看些沿途風景。果然經過一家門前尚未打掃的小寺院,滿階紅葉新落也太漂亮。
11月30日西教寺紅葉已過了最好時刻,大概因此遊人相當少,我到時都已經快10點鐘,仍難得能拍到空無一人的參道,兩旁塔頭寺院也似乎沉睡,連落葉聲音都能聽見,相當驚喜。
參道盡頭的勅使門圍了柵欄並不開放,可走一旁的通用門進入。通用門裡外同樣楓葉滿地,大概與昨天下了一天雨有關。
先在戶外隨意逛逛欣賞紅葉,一株大銀杏落葉已近尾聲,有幾棵楓樹更是葉子掉光光,感覺好像若我先進寺廟屋內參觀等出來時景象將會更加凋零。不過秋葉本就是一種殘缺、遺憾之美,我從不介意錯過最璀璨的片刻,對我來說人少、安靜更加重要。
西教寺曾毀於1571年織田信長攻打比叡山引發的戰火,後由織田信長家臣明智光秀復建,成為明智光秀一族的菩提寺,有多位家族成員埋葬於此。
西教寺江戶時期建造的本堂供奉本尊阿彌陀如來,日本寺廟屋內大多不允許拍照,只要有標示一定要守規矩。不過有時從屋外拉長鏡頭也能拍到佛像,所以偶而會隨手留下影像。本堂內有一尊披紅衣、手拿鐘槌的猴子雕像,緣由出自曾有一隻猴子拼命敲鐘警示西教寺外敵入侵的傳說。
脫鞋步上將大本坊、本堂、客殿、書院等建築串聯在一起的迴廊,除了客殿靠山一面擁有江戶時期小堀遠州設計的泉池庭園外,在書院、大本坊和建築與建築之間也都有枯山水庭園點綴,白沙就宛如流水般自然流淌著。
先前在戶外看到的二十五尊菩薩石佛原來是複製品,天正12年(1588年)的原作保存在迴廊邊,二十五尊石佛包括形體較為高大的阿彌陀如來和24尊手持不同樂器的菩薩。
西教寺最珍貴的一棟建築應該是慶長3年(1598年)自伏見城遷移過來的客殿(桃山御殿),室內各間狩野派襖繪主題不一,精美無比。當然為了保護這些古老的繪畫,室內相當幽暗也禁止拍照,想欣賞只能親自前來西教寺一趟。其他另有一些文物展示,有的我挺好奇,比如一座造型奇特的轎子,但實在搞不清楚背景和功能。
離開西教寺出了山門在馬路下方還有帶泉池庭園的忠靈堂、安養院也屬於西教寺的一部分,滿池紅葉一人獨攬真夠奢華。我其實來之前並沒做什麼研究,只是挑座沒到過的寺廟轉轉。常常隨興一些,驚喜也會多一些。
接著要去日吉大社爬山,隨路標改走小路順道看看八講堂的千體地藏,從這裡隔著芒花眺望市鎮與琵琶湖也挺美。
小路銀杏落葉剛好掉上兩朵艷紅樁花,可不是我擺拍。如此來時、去時路上都有意外美好的小風景,真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