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子嶺的泥漿溫泉還蠻特別,既然無法出國去日本,冬天就到關子嶺小住兩天。
對關子嶺的印象停留在小學時代旅行所見的水火同源,這還是第一次來泡溫泉。台灣溫泉文化與日本差異挺大,管它烏來、北投、谷關、礁溪、關子嶺,都找不到一條有氣氛的溫泉街,而且還盛行穿泳裝泡溫泉,南部人保守,關子嶺更是如此。
一條陡梯名為“好漢坡”,階梯下方一旁有座“火王爺廟”,裏頭除了日本人拜的不動明王,也出現哪吒三太子。再往下走就是一條短到不能再短的溫泉街了。
迷霧中爬上紅葉公園看看,有幾株楓香老樹和一些落葉的闊葉樹種,夾雜幾座廉價雕塑。南部天氣熱,關子嶺海拔只約300米,不必期望能看到什麼紅葉,能夠親近自然感覺就不錯了。
蛛網上霧氣凝結成水珠,晶瑩剔透,拍拍蜘蛛和山櫻花落花,都是微觀的小風景。
出太陽時沿馬路走走,看青山和楓香樹面貌又自不相同,明媚許多。還有教堂和一棟廢棄的日式房舍,也不知從前啥用途?沿途餐廳則幾乎清一色都主打甕仔雞。
寶泉橋的溫泉源頭。
住兩晚,本想可以悠閒參觀兩座古蹟寺廟碧雲寺和大仙寺,結果碧雲寺平日沒公車,放棄,只去了大仙寺。
大仙寺創建於清康熙年間,現所見山門、大雄寶殿、觀音殿是日據時代和光復後重修,蠻有時代特色。最後進檜木打造的三寶殿則完成於2017年,殿內關公成了佛祖的護衛,錯亂。
大仙寺前方的“龍池虎園”占地遼闊,幾株綠蔭大樹好乘涼。山門旁的南塔“普同塔”有點歷史味,應該是座納骨塔,正面“存亡俱利”四字是不畏生死的意思嗎?另外兩座高塔七賢塔和九品塔則是廟方近年新建的靈骨塔,據說都算是違建,一個塔位從數萬到數十萬不等,成為廟方生財的「金雞母」,挺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