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豐鐵馬道和東豐自行車綠廊是豐原兩條受歡迎的自行車道,分別由廢棄的台鐵舊山線和支線改建而成,一條通往后里,一條通往東勢。
兩條自行車道絕大部分路段與機動車輛分離,所以相當安全,沿路一些小風景也不錯看。若要說缺點就是從豐原火車站出發到兩條舊鐵道分岔處的自行車道還沒修好(2020年),加上要經過正在施工中的高架台中環線快速道路,從豐原方向過來這段路並不舒適,或許明、後年就能改善。
兩段自行車道若是從后里到東勢,不進豐原市區,全程大約18公里。我屬於騎騎停停拍照看風景的休閒遊客,兩次都是午後兩三點才從豐原借ibike出發,時間差不多就折返,都沒騎到盡頭。有風景看,達到運動效果,又不太累,挺好。
從豐原方向過來,后豐鐵馬道經過農田、八寶圳、綠色走廊先抵達橫跨大甲溪的花梁鋼橋(大甲溪鐵橋)。橋梁始建於日據時代明治41年(1908年),1935年墩仔腳大地震後毀壞重建才成今日模樣,從前只能容一輛火車單向通過,橋頭設有班哨警衛,阿兵哥現在是個假人。
橋上欣賞遠近山巒和大甲溪,視野自然開闊便得好風光,溪床還有怪石和蘆葦叢相襯。
花梁鋼橋盡頭緊接著9號隧道,隧道口上方可見「氣象雄深」四字,隧道長1269公尺,據說是舊山線隧道中最長一座。過隧道之後有處休息站,曾是從前守衛隧道的部隊營地,我騎到這一看接著是下坡路怕回程太累就折返了。當時並不知道后里車站也能歸還自行車,因為用Google map搜尋Youbike並沒找到點,後來才曉得台中地區得用ibike搜才正確,不然當時就會直接騎去后里。
東豐自行車道的綠色走廊比后豐鐵馬道漂亮,但也不是什麼大樹,同樣經過田野、圳溝先抵達民國66年落成的石岡水壩,現為台中市農業、民生用水的重要來源,也是大甲溪最下游的一處堰壩。
東勢鐵道支線上仍保存著舊站台,以石岡站最完整,現整修成一處小公園,鄰近的「0蛋月台」(說是「拎擔」諧音)有一些壁畫彩繪,並停靠兩節舊車廂供參觀。
同在石岡一帶的「九房3D彩繪村」可以找到多幅童話故事壁畫,像是三隻小豬、醜小鴨、七隻小羊與大野狼、綠野仙蹤、賣火柴的小女孩等等,一些互動合影設計,喜歡搞怪、自拍的人會喜歡。
台鐵東勢線建於西元1958年,1991年停駛,曾號稱是台灣最美的鐵路支線,從豐原到東勢全長14公里。在進入東勢前有座橫跨大甲溪的梅子鐵橋,橋上眺望大甲溪兩側風光和后豐鐵馬道花梁鋼橋所見又有所差異,但同樣美好。秋末天黑漸早,騎過橋便回頭,東勢以後找時間再來吧。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