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從福建走陸路運送到石塘古鎮的貨物(以武夷山茶葉為大宗),先裝上小船順著石塘河下到信江,再在兩河交匯處的河口古鎮換裝大船,由信江可直通鄱陽湖。當閩浙皖贛川廣荊蘇等地都有貨物在此集散交易轉運後,河口也就擁有了「八省通衢」美名。
站在信江河岸,想像明清鼎盛時期古鎮碼頭商船雲集人山貨海的景象,如今千帆過盡往事如煙,沒變的只剩河對岸丹霞地貌一字排開的幾座石山。原本想到對岸爬座山,找找砲台遺跡並可回望古鎮,沒想到浮橋(鐵鎖船橋)今年雨季遭大水沖毀還沒修復,只能作罷。眺望更遠山頭有座新塑的辛棄疾雕像,除了大和景觀並不協調。
在市場見到還有在賣一綑一綑的手工造紙,看來都是做紙錢用的粗貨,從前印書做畫的精品紙不知現在還生產嗎?
與信江平行的古街寬約五米,由東至西一堡頭、二堡頭、三堡頭總長近2.5公里,全以青石鋪就,街兩旁的店鋪現或成為住家、或人去樓空大門深鎖,已經沒有商業氣息。只二堡頭一段看起來已經開始發展觀光,開了些店。
古街、巷弄、橋梁留下的車轍痕跡都是珍貴的歷史印記。
街上醒目的清代郵政局、吉生祥和金利合葯號門面。
三堡頭剛被拆成一片廢墟,是要仿古重建還是直接蓋新樓房不得而知,只覺得可惜,雖都說江西的明清四大名鎮現只剩河口古街保存最完整,但開發的浪潮依舊抵擋不了。
鎮內除了古街還有一條半圓的惠濟渠保存下來。這條由信江引水的溝渠據說為明代內閣首輔費宏(西元1468 -1535年)所修建,既方便居民取水、美化環境、調節為氣候,更重要是具備消防功能。沿小河盡是一座一座門前有小橋和水埠頭的大宅院,從前想必應屬高檔居住區,但現在小橋流水卻變成垃圾滿地、雜草叢生、水色黝黑還發出惡臭,太讓人怵目驚心。
惠濟渠石堤旁的房子有些利用吊腳或岩石出簷方式增加陽台或室內空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