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tang a1.JPG  

石塘古鎮位居閩贛交通要道上,明清時期武夷山的茶葉由陸路運抵石塘後,可在此裝船改走水路,小鎮便因貨物集散轉運而繁榮起來,並贏得「武夷山下小蘇州」的稱號。

 

相傳石塘當地曾有十口方塘,最初人們稱這裡為「十塘」,後來才有「石塘」之名。從上饒就有開往石塘的小巴,但車班不多,且幾乎都集中在上午,車行時間約莫一個半小時。若來,估計車上不會碰到其他遊客。

 

從車站走到古鎮還有一段路,得先穿過現代新區。等終於找到老街時發現古鎮保存狀況實在很糟,已經胡亂起造不少樓房,昔日熱鬧的三里長街現在看起來殘破雜亂(後段好一些),可能也因此石塘才沒發展觀光旅遊。

Shitang a4.JPG

 

Shitang a5.JPG  

 

老街中央的「天和號」曾是石塘九大紙行之一,重修於晚清時期的店舖立面留有精緻石刻,但牆後建築已頹圮,荒草蔓生,牆上一行文革標語分外淒涼。

Shitang a6.JPG

 

Shitang a7.JPG

 

Shitang a8.JPG

 

Shitang a9.JPG  

 

走到古街盡頭應該便接著通往武夷山的古道了吧?路旁一間小廟,廟前石塘河水清澈流淌,搭配青翠的遠山依舊是好風光,真想一路走下去。

Shitang b1.JPG

 

Shitang b2.JPG

 

Shitang b3.JPG

 

Shitang b4.JPG  

 

古人造圳引溪水入鎮,每隔幾家就設有一處洗滌埠頭,相當便利。當地人告訴我“從前水可乾淨了”,但既然懷念昔日的美好為什麼不能好好維護今日的環境?水仍是活水,只是溝裡多出許多垃圾。

Shitang c1.JPG

 

Shitang c2.JPG

 

Shitang c3.JPG  

 

古鎮從前為「三縱十橫」格局,走進以住家為主的後街後巷感覺保存狀況好一些。石塘古鎮除坐擁集市轉運地利之便,當地的造紙工業也非常發達,曾有多達二十多個品種的手工紙,且不乏上品,許多留存的大宅都與紙行興盛有關。

Shitang c4.JPG

 

Shitang c5.JPG

 

Shitang c6.JPG

 

Shitang c7.JPG

 

Shitang c8.JPG  

 

石塘位在江西,當然也少不掉紅軍歷史。比如經過上饒集中營士兵大隊舊址,就看到牆上還保存一些遭國民黨囚禁的新四軍士兵留下的詩文,可惜除了前院就不得其門而入。

Shitang d7.JPG

 

Shitang d8.JPG  

 

石塘鎮最重要一棟古建築“東祝宗祠”建於清乾隆十二年(西元1747),同樣也大門深鎖,只能從門縫瞧見中庭擺放著紅軍雕塑,估計在1930年代曾做為紅軍的機關。祝氏一族應是石塘大姓,在古街旁又看到另一座東祝宗祠,正廳題匾“太原堂”。

Shitang a2.JPG

 

Shitang a3.JPG  

 

雖是座死去大半的古鎮,找些建築雕刻繪畫裝飾看看,再逗逗門檻上的雞和貓,便不覺得白跑一趟了。

Shitang d1.JPG

 

Shitang d2.JPG

 

Shitang d3.JPG

 

Shitang d4.JPG

 

Shitang d5.JPG

 

Shitang d6.JPG

 

Shitang b5.JPG

 

Shitang b6.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