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位於漢江交匯長江之口,在武漢三鎮中最大也最繁華,江灘租界一帶,許多街角有上海的影子。
在漢口逛了古德寺。這座廟比起武昌寶通寺和漢陽歸元寺:歷史沒那麼悠久、香火沒那麼旺盛,格局沒那麼正統,卻因其獨特性被列為國家級文保。寺廟前身為清光緒年間創建的古德茅蓬,進入民國後,1913年圓通寶殿竣工,1914年正式更名為古德寺,此後到1919年間又持續擴建,成為武漢四大叢林之一。其中國、印度、歐洲、東南亞相混的建築風格,看來只是怪,倒不覺得美。寺內崇拜也是大、小乘並存,所以能見到泰國四面佛。
從古德寺走到武漢天地,發現這仍是座以車為本的城市,行人要穿越大馬路困難重重,幾乎所有大陸大城市都有這個問題,見怪不怪。
武漢天地和大陸各地的“新天地”系列同一個套路,有那麼多新天地,管它正版還山寨,已經沒什麼新意。總之餐廳、酒吧、咖啡店蠻多,也有文青書店,有空過來吃吃東西還行。
從新天地再走到江灘看長江。江灘公園已經整治一新,大片石板鋪地和整齊的行道樹相當乏味,不能搞得野趣、天然一點嗎?還是走入草叢到水邊看一下。
黎黃陂路街長只約600米,曾為俄、法租界一部分,歷史建築保存得不錯,因此劃成步行街取名為街頭博物館。這次來要比幾年前小資許多,酒吧、咖啡店充斥外,還有好幾隊拍寫真、婚紗的人馬。
兩次來武漢,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在漢口租界區胡亂逛,市井民生,常會有一些小發現。
清末民初漢口從江漢路沿江灘一直到武漢天地這一帶分別有英、俄、法、德、日五國租界,數目僅次於天津的九國租界,因此外國領事館、金融機構、商行、教堂、洋房林立。大部分歷史建物都釘有簡介牌,像江漢路的中國人民銀行從前是台灣銀行的漢口分行(英租界),而台灣銀行又是1898年由日本人創建(日據時代)。
前兩張攝於2017年,後三張攝於2010年,像不像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