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好歹是一國之都,博物館和美術館還是要抽空逛逛的。和英國一樣愛爾蘭國立的博物館和美術館都是免票、自由捐贈。去的自然史博物館、愛爾蘭國家博物館、愛爾蘭國家美術館都在附近,也都不大,用不了一天能仔細看完。
自然史博物館(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開館於1857年,建築與陳設都維持維多利亞時代風貌,兩層樓塞滿各式動物標本,包括部分化石和礦物。小孩應該會喜歡這地方。
愛爾蘭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Ireland)成立於1877年,展品以考古和古代藝術品為主。
沒時間到野外看巨石墓,在博物館看看也行。館藏的古墓大約4000年歷史,石頭上刻有圖騰花紋。
愛爾蘭青銅器晚期(西元前1000年到西元前500年)的黃金飾品。
2003年發現保存完好的鐵器早期(約西元前三、四世紀)人類天然木乃伊“Clonycavan Man”的上半身,感謝泥炭沼澤地的防腐功能。由於頭顱完整,連鬍鬚和髮型都能看清楚,復原的頭像仿真度很高。科學家分析髮膠成分發現是來自歐洲本土的進口品,所以社會階層應該不低。
另一個“Oldcroghan Man”只有胸腹和和雙手保存下來,手指上還留有指甲,並能提取到部分指紋。
愛爾蘭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去時只開放兩個展廳,東西不多,還好有幾幅法國印象派好看的畫,且多收穫到一幅維米爾。
維米爾(Vermeer, 1632~1675):
威廉·沃本(William Orpen, 1878~1931):
莫內(Claude Monet, 1840~1926):
保羅·希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
雷諾瓦(Pierre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西斯萊(Alfred Sisley, 1839~1899):
貝爾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 1841~1895):
朱利斯·布雷顿(Jules Breton, 1827~1906):
貢薩雷絲(Eva Gonzales, 1849~1883):
薩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 1856~1925):
托馬斯·庫蒂爾(Thomas Couture, 1815~1879):
幾幅非洲異域情調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