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n u4.JPG  

因為柏林圍牆的誕生和東西陣營長期的冷戰對峙,全世界再也找不到另一座和柏林氣質相仿的城市。

柏林或許不如巴黎、倫敦、羅馬漂亮,但廢墟重生的勃勃生機搭配簡潔俐落的現代建築與多元的流行文化仍是相當吸引人。遊客最聚集的城中區(Mitte)從前屬於東柏林範圍,博物館島位在中心,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餐廳和商店,還有殘存的歷史建築,走路閒逛OK。

毗鄰恐怖地形圖(Topography of Terror)戶外博物館也有一段柏林圍牆保存下來,長度僅次於東城畫廊。圍牆邊長廊展示柏林黑白歷史照片,從納粹興起、二次世界大戰、東德恐怖統治到兩德統一,影像內容沉重居多,不過這是旅行柏林、認識柏林不可或缺的體驗。

Berlin u8.JPG

Berlin u11.JPG

Berlin u9.JPG

Berlin u10.JPG   

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完成於1791年,以古希臘雅典衛城的城門為藍本,為德國境內最有名的凱旋門,用來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獲得勝利。門的上方有勝利女神駕馭四馬戰車的銅製雕塑。 

1806年拿破崙曾以勝利者英姿率領軍隊通過布蘭登堡門,並將勝利女神四馬戰車雕像當作戰利品運回巴黎。1814年拿破崙被迫退位並遭流放厄爾巴島後,雕像才歸還柏林。

Berlin u1.JPG

Berlin u2.JPG

Berlin u3.JPG   

柏林圍牆從前緊靠布蘭登堡門西側經過。布蘭登堡門及東側的巴黎廣場和菩提樹下大道(Unter den Linden)都在東柏林境內。菩提樹下大道相當豪氣,沿途會經過大學、歌劇院和一些紀念性建築。分支出去的幾條次要街道也相當熱鬧。 

附帶一提:歐洲常見的Linden Tree雖然常被譯為菩提樹,但和亞洲地區的桑科菩提樹完全是不同科屬植物。若稱Linden Tree為椴樹可能比較不會混淆,不過“菩提樹下大道”中文名稱沿用已久,只能跟著這麼叫了。

Berlin v1.JPG

Berlin v2.JPG

Berlin v3.JPG

Berlin v4.JPG

Berlin v6.JPG 

Berlin v8.JPG

Berlin v9.JPG   

布蘭登堡門旁的“歐洲遇害猶太人紀念碑”由2711塊高低不同的混凝土碑組成,在市中心一塊這麼大又方整的珍貴土地上建出滿是墓碑的雕塑,在亞洲國家應該很難被接受。德國人面對二戰歷史倒是一直保持著誠實與自省態度。

Berlin u5.JPG

Berlin u6.JPG   

19世紀的柏林猶太會堂在二戰期間也受到嚴重破壞,1990年代才又重建。柏林現今的猶太人口當然遠不及戰前數量(1925年統計柏林有16萬猶太人),重建或許也是種心靈撫慰。

Berlin u7.JPG   

菩提樹下大道走到底便會遇上修普雷河和博物館島。過河、過島便近柏林電視塔和聖母教堂。教堂一旁廣場有海神噴泉。

Berlin v10.JPG

Berlin v11.JPG

Berlin v12.JPG

Berlin v13.JPG   

尼古拉教堂和聖母教堂同是柏林最古老的教堂,一前一後建於13世紀。尼古拉教堂大部分為戰後重建,現已成為博物館。聖母教堂保存較好,仍是一座教堂,一進門就能見到前廳牆上有留有死神引領人們行進的《死亡之舞》溼壁畫。

Berlin v17.JPG

Berlin v14.JPG 

Berlin v16.JPG     

商場、街道櫥窗還有不經意就會碰到的柏林熊。

Berlin v18.JPG

Berlin v19.JPG

Berlin v20.JPG

Berlin v21.JPG

Berlin v22.JPG

Berlin v23.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ric‧攝影‧雜想 的頭像
    Eric‧攝影‧雜想

    confusingstone的部落格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