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特納霍拉(Kutna Hora)建於12世紀,13世紀起因銀礦開採而富裕,曾發展成為波希米亞僅次於布拉格得第二大城。15世紀胡斯戰爭期間城市嚴重受損,後雖有復興,但隨著銀礦枯竭,16世紀後迅速沒落。
庫特納霍拉距離布拉格約70公里,大部分人都是從布拉格當日來回一日遊,我也一樣。交通不算太複雜:火車抵達Kutna Hora hl.n(約一小時)後要轉接駁火車到Kutna Hora Mesto才是小鎮(只兩站,不用十分鐘)。前篇介紹的人骨教堂和聖母升天及聖約翰大教堂距離Kutna Hora hl.n比較近,也可以搭接駁火車在第一站Kutna Hora Sedlec下車過去更近。看完人骨教堂若要走到小鎮還有約兩公里路,教堂附近有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可以詢問巴士車班。
總之從布拉格買火車票記得要買到Kutna Hora Mesto的來回票,即使Kutna Hora hl.n和Kutna Hora Mesto間可能只搭一段。不管去程、返程的主要火車和接駁火車對接時間都是算準的,只差五分鐘左右,不會浪費時間等待轉車(火車時刻查詢請參考捷克的第一篇)。
聖巴巴拉被視為礦工的守護神,庫特納霍拉鎮裡從1380年便開始打造著名的聖巴巴拉大教堂(Cathedral of St. Barbara),但因戰亂和礦產枯竭後資金不足曾數度中斷工程,直到1905年才全然完工。
去時不巧碰上教堂外借拍電影關閉三日,所以只能拍拍它的新哥德外觀。教堂屹立在山丘上,可以眺望下方谷地。
鎮裡通往聖巴巴拉大教堂的街道仍充滿古意,數百年都是朝聖客的必經之路,最後一段一邊是白色的前耶穌學院,另一邊是一字排開的13座哥德式雕像,並以大教堂為端景,看起來相當壯觀。
15世紀的哥德式噴泉是座外觀奇特的蓄水池,周邊搭配幾棟老房子,整體景觀看起來還不錯。
義大利宮是從前造幣廠所在,也用作皇室行宮。造幣廠遷移後,曾充當市政廳。現為鑄幣博物館,沒參觀。
坦白說庫特納霍拉除幾座教堂外,小鎮本身並不是太亮眼,廣場、紀念柱、街巷大多普普通通。只能怪捷克的漂亮小鎮太多,走了兩星期才來到庫特納霍拉,當然就相對無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