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mpeii s1  

為了方便車輛行走,龐貝城內的街道以堅硬的熔岩大圓石建成,車道兩旁的人行步道,則使用質地較為鬆軟的石灰岩板,或舖上碎石。

條條大路通羅馬,古羅馬人修築道路的技術一流。雖然使用的材料因地而異,但是建造方法都差不多。首先要在預定路線掘溝,分層填上泥沙、碎石、水泥等材料並依序夯實,最後表層鋪上大圓石。因為基礎牢固,最上層的石塊又接縫嚴密,路面不容易出現龜裂、坑洞,許多古羅馬道路才能完好的保存上千年。

 pompeii s2

pompeii s3

pompeii s4

pompeii s5

pompeii s6  

龐貝的街道上設置有踏腳石,方便下雨天時行人穿越積水街道。踏腳石間的空隙剛好可以讓車輪通過,因此附近最容易看到經年累月壓出的車轍痕跡。

pompeii s7

pompeii s8

pompeii s9

pompeii s9a

pompeii s10  

龐貝城中只有富人宅邸才有廚房和貯水設備,一般民眾必須自行到街上打水,因此在龐貝街道上許多角落都設置有公共水池。

 pompeii s11

pompeii s12

pompeii s13

pompeii s14

pompeii s15

pompeii s16  

民以食為天,簡單說一下古羅馬人的飲食。羅馬帝國的社會貧富差距懸殊,窮人和富人的飲食內容大不相同。一般窮苦人家的居住空間狹小,通常沒有廚房,除了簡易烹飪,也常常在外面食堂購買熟食。他們的主食是麵包和麥粥,配菜以蔬菜為主,很少吃肉。除了晚餐,有時早、午餐還會省略掉,可說是三餐不繼。富人的情況就很不一樣。他們家中有廚房,還有僕役專職烹飪、服侍飲食,每天晚宴都非常豐盛,食物也五花八門。一般來說,醃橄欖、乳酪和沙拉是最普遍的前菜;主菜包括大魚大肉,可以多達七道,有時也烹調來自國外的珍禽異獸;餐後有水果、蜜餞和用蜂蜜製作的糕點;用膳過程中,葡萄酒是不可或缺的飲料。(這幾年流行討論M形社會,但人類歷史不一直都是M形社會!大M小m的差別而已。)

在商業街道兩旁有各式各樣的商家,包括木匠、鐵匠、陶匠、紡織者的工作坊,販賣麵包、魚醬和各類糧油、飲品的商店,以及洗衣房、酒館、客棧等。街上牆面有時能見到廣告標語和繪畫。在所有商店裡,最醒目、最容易辨認的是食堂和麵包店。

食堂應該相當於現代的Cafe。通常店裡有一L型或Π字型的料理臺,臺上一個個小圓洞的下方安置著裝有待售熟食的大陶罐,這樣方便保溫。有的料理臺精心用各色大理石拼花,看起來非常美觀,臺後還設置層架,想像以前應該擺滿各種調味料吧!有間店裡有漂亮的壁畫神龕,不知是不是用來祈求生意興隆?

pompeii s17

pompeii s17a

pompeii s18

pompeii s19

pompeii s20

pompeii s21  

由於麵包是主食,龐貝城裡有多家麵包店分散在不同角落。麵包店裡一定會有石磨和烤爐。石磨的小方孔原本插著木柄,由奴隸或驢子推動石磨來製造麵粉。當麵包店將麵粉揉好麵糰後會蓋上店名,再送進烤爐烘焙。磚造的烤爐和現代餐廳烤Pizza的傳統烤爐看起來簡直沒兩樣。

pompeii s23

pompeii s22  

pompeii s24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