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2020年)在嘉義公園看日蝕時,並不知道嘉義公園與林業試驗所樹木園和新闢的都會森林公園相連成片,占地廣達36.24公頃,很有得逛。所以這回再路過嘉義,就進來散散步。
城市是不斷變化有機體,去年來嘉義還沒有YouBike,現在YouBike 2.0站點已經遍地開花,感覺一下便利許多,無須等公車,從車站附近騎YouBike到嘉義公園大約就兩公里路10分鐘。
嘉義樹木園創立於日據明治41年(1908年),面積約8.6公頃,原為日本殖產局橡膠實驗林地,明治44年(1911年)改為隸屬台灣總督府林業部的「林業試驗場嘉義支場」,引進各種熱帶、亞熱帶經濟樹種進行造林與繁殖實驗。現園內約有樹木140品種,其中胸高直徑達10公分以上超過五千株,100公分以上有30株,五湖四海的林木聚集像個原始叢林,逛起來和人文風情濃郁的嘉義公園完全不同感受。
園內有座「林場風清」石碑是民國37年(1948年)評選諸羅新八景時入選所立,用來取代幾已消失無存的清代舊八景:玉山雪淨、蘭井泉甘、羨圃風清、北香秋荷、南浦春草、梅坑月霽、月嶺曉翠、牛溪晚嵐。新八景感覺有點東施效顰,中正公園「康樂暮鼓」都算一景,近代人文字抒情功力差古人太多,就不必介紹了。
樹木園中幾棟日據時代的木造房舍有些已開始整修活化,目前(2021年12月)先開放一棟從前的管理室作為遊客中心使用。
嘉義樹木園現也叫“嘉義植物園”,園區轉為保育與教育功能為主,除了原有國外經濟樹種,現也增加其他草本、木本植物收集,包括台灣本土中、南部一些稀有種類,未來多樣性將更為豐富。
栽種水生植物的生態池:
火炬薑:
幾種旅人蕉科植物:
樹木園最大缺點是蚊子多,不過我備有防蚊液便不太在乎,反而是陰天偶雨拍照景色不大好看有點小遺憾。蚊子多其他昆蟲也多,當然也有吃蟲子的蜥蜴出沒,感覺一點都不像在都市裡。
和嘉義公園、樹木園相比,2014年才新闢的都會森林公園顯得相當年輕。據說這裡原是一片墳區,現除了被列為古蹟的清乾隆初期葉明邨墓(鄭成功部將葉青龍之子)和列為歷史建築的日據時代林母郭孺人暨二子壽域墓原地保存外,其餘都已遷葬。葉明邨墓使用三合土砌墓,前方留有一對花崗岩筆柱,形式古樸,可以留意一下,在其後方的日據時代墳墓就感覺有點陰森了,略過。在這裡運動的當地人比嘉義公園和樹木園少很多,不知是否因為知道曾是墳場的關係?
都會森林公園相對樹木園開闊,也栽種較多園藝花卉,草地上就能見到牛背鷺覓食,榕樹和苦楝樹的果實則吸引許多白頭翁和紅嘴黑鵯,還有白腰鵲鴝穿梭其間,是個容易賞鳥的地方。
樹木園走到盡頭發現就接上嘉義公園從前嘉義神社所在角落。神社參道留有兩對模樣不同的狛犬石雕,從前介紹時沒上過照,這回補上。又拍拍齋館、社務所的正面和背面,還是沒想買票進去參觀,因為通常看到有差別待遇只針對外地遊客收費的景點我都會有些反感,倒與票價多寡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