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nshan k1.JPG

炎炎夏日進入賞荷的季節,七月中分別去了金山、淡水和台北植物園賞荷,前後時間差不多,花況卻不一,以金山清水濕地的牡丹蓮開得最好。

離開擁擠的台北高樓,開車大約一個小時就來到金山清水濕地,眼中有遠山近荷小溪,可惜荷花只喜歡盛夏,天氣實在太熱,我又不是能為賞花起早的人

Jinshan k2.JPG

Jinshan k3.JPG

Jinshan k4.JPG

Jinshan k5.JPG

Jinshan k6.JPG

Jinshan k7.JPG

Jinshan k8.JPG

 

牡丹蓮究竟來自泰國還是中國大陸沒搞清楚,總之因花型小巧、花瓣繁多才得“牡丹”之名,一路觀察花朵和蓮蓬感覺性狀並非很穩定,應該是園藝雜交培育出的荷花品種。聽荷田邊臨時搭棚的商家說牡丹蓮能結蓮子但不結藕,果真如此那麼作為觀賞花卉的價值就遠高於傳統農作的價值了,在泰國據說主要用來採花禮佛。

Jinshan l1.JPG

Jinshan l2.JPG

Jinshan l3.JPG

Jinshan l4.JPG

Jinshan l5.JPG

Jinshan l6.JPG

Jinshan l7.JPG

Jinshan l8.JPG

Jinshan l9.JPG

 

偶爾可看到花未盡、蓮子先成的怪現象。看這蓮蓬,估計蓮子產量也不好。

Jinshan m6.JPG

Jinshan m5.JPG

Jinshan m7.JPG

 

一朵花落便有數十花瓣。

Jinshan m3.JPG

Jinshan m4.JPG

 

仰視時花形比較接近傳統印象的荷花,因為牡丹蓮繁複的小花瓣都在中心。

Jinshan m1.JPG

Jinshan m2.JPG

 

有一畦荷田的植株較矮、花色較白、花開更含蓄,雖同叫牡丹蓮,應該品種又有差異。想起去年在京都賞盆荷,日本人較較真,一盆、一盆的名稱都標示得很清楚,荷花其實野生和園藝品種已有上千,並非我們想像中簡單。

Jinshan n1.JPG

Jinshan n2.JPG

Jinshan n3.JPG

Jinshan n4.JPG

Jinshan n5.JPG

Jinshan n6.JPG

 

清水濕地附近有李氏祖厝芑豐居兩棟三合院,順便看看,目前仍有後代子孫居住,只能欣賞外觀。其中較為華麗的一棟前院外埕還留有完整的半月池塘,石欄杆上曬著冬瓜,時光倏忽便帶人回到從前。李氏曾擁有官銜,正屋頂上的灰泥和剪黏裝飾極盡華麗,特別是兩隻碩大的鯉魚吐浪花並不在燕脊尾端,形式和一般所見不大一樣。看沿革說明芑豐居應該始建於1810年(清嘉慶時期),能保存如此完好,後人維護有心了。

Jinshan o1.JPG

Jinshan o2.JPG

Jinshan o3.JPG

Jinshan o4.JPG

Jinshan o5.JPG

 

往芑豐居和往朱銘美術館路上也能見到零星荷田,規模雖然比不上清水濕地,但種的是傳統農作的荷花,如果想多欣賞不同荷花不妨找找,但要自駕比較方便。

Jinshan o6.JPG

Jinshan o7.JPG

Jinshan o8.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