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湖四、五月賞海芋,五、六月賞繡球花都已成盛事。雖然假日塞車和人擠人有點掃興,但風景確實不錯,若能在平常日來偷閒更好。
竹子湖很大,收費的繡球花園有十個左右,公定價100元(2020年),有些可折抵餐費,有些不行,各自造景迎客。花季前來不妨挑兩、三座逛逛,若是不想買票只走步道從籬笆外觀花也不成問題。竹子湖分為頂湖、東湖、下湖三個區域,從頂湖逛到下湖是下坡路比較輕鬆,使用大眾運輸交通可以這麼走,這回東湖先略過。
頂湖賞花的優點是有小油坑當背景。
頂湖比較有名的財福和大賞園繡球花田遠看遊客太多就都避開。
步道沿路欣賞免費風景。
最後進了明陽匍休閒農園。到竹子湖真的不必跟著報章雜誌或網美介紹找點,看花況、人流、景色隨興挑選反而可靠。明陽匍大概較少被媒體介紹到,所以門票可以抵消費,遊客也稍微少一些。
園內一方蓋滿綠色浮萍的小池塘,開幾朵睡蓮,掉幾朵繡球,更吸引人的是由浮萍下方水蘊草冒出頭來的星星點點白色三瓣小花。
除了繡球花還有一點海芋和百子蓮相伴。
紅的、藍的、粉的、紫的,繡球花除了因品種不同有花形變化,花朵顏色也能隨土壤酸鹼性變化。我其實比較喜歡隨日本人叫它紫陽花,因為“Hydrangea”這個屬的種類相當多(可以看我京都梅宮大社的紫陽花介紹),花開未必是成球狀,所以Hydrangea譯成八仙花屬也比繡球花屬適合。陽明山上就有很多開白花的原生植物華八仙。
日本人的“紫陽花”據說是隨白居易的紫陽花詩而來:「何年植向仙壇上,早晚移栽到梵家。雖在人間人不識,與君名作紫陽花。」,不過白居易當年因歌詠杭州西湖畔招賢寺一株無人知名的山花順便幫它取了名,未必就和日本人後來喜愛的紫陽花是同樣的花。關於紫陽花正名的歷史公案仍有待考證。
台灣中低海拔山區常見的野生華八仙(三月陽明山賞櫻時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