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柳這種小時後郊遊去的地方,長大懂得欣賞地質景觀後再來看感受又不一樣。
野柳岬兩側的漁港碼頭。
野柳門票已經漲到新台幣80元(2020年),並不覺得貴,因為環境整理得很乾淨,且相較國外風景區票價仍屬低廉。三月份潮間帶礁岩上海藻已經綠了,為海岸染上春天的顏色。要說遺憾是現在景區完全不可親水,連沙灘都不允許走到水邊,小時候抓寄居蟹的快樂已無可複製。
燭台石(乳石)鬼斧神工,小時候以為上面石頭是有人擺上去的,長大才知道堅硬的結核因為較能抵抗海水侵蝕,年復一年海浪逐漸侵蝕質地較軟的砂岩,流水又在結核周圍慢慢挖出溝槽,終修飾成燭台石模樣。時間和大自然才是最好的藝術家。
結核是貝殼、海膽等海洋生物死亡後殘骸碳酸鈣和其他物質包裹堆積成的團塊。仔細觀察,在燭台石、仙女鞋周圍也可以看出不同時期結核露出的狀況。
薑石是另一種結核型態,從砂岩中被海水侵蝕出來後,再接受風蝕、雨蝕,才成為靜靜躺在砂岩上的一條條巨型老薑。
蕈狀石和蜂窩石同樣是結核與砂岩的軟硬對話,從結核露出到出現頸部、最終斷頭,不同時期狀態也都能在野柳看到。著名的女王頭便是蕈狀石接近斷頭的最後細頸期階段,屬於隨時可能消失的景觀。
砂岩中有許多化石,包括海膽、貝類、生痕化石(生物在泥沙活動留下的痕跡)。這裡放幾張海膽化石照片,紋路相當美麗,野柳數量很多,在別地方可不容易看到。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