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同黃河之於中國,泰晤士河是英格蘭的母親河,每個人到倫敦都要瞧見它、經過它,也因為著名的景點國會大廈(西敏宮)和倫敦塔都在河畔。
倫敦自工業革命後,快速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金融和貿易中心,19世紀已有過百萬人口。當時全城工業、民生汙水全拿泰晤士河當大水溝直接排放,河畔瘟疫橫行、臭氣沖天,可不是今日所見的乾淨模樣。我雖然經常貴古賤今,倒也不會想回古代生活。
國會大廈、西敏寺、倫敦塔都是第一次到倫敦遊客的必遊景點,重訪沒想再進去,主要因為現在人多票又貴,經過還想:幸虧學生時代已經去過。
國會大廈原為中世紀王室居住的西敏宮(Palace of Westminster),始建於11世紀愛德華一世時期,16世紀轉為上、下議院使用。1834年西敏宮失火嚴重受損,經過30多年重建後才成為目前所見的哥德復興式樣。國會大廈西北角96米高的鐘樓便是著名的「大笨鐘」(Big Ben)所在。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和西敏宮約同時期奠基,現主體建築擴建於13~16世紀間,因身為皇室御用教堂,許多君王在此加冕也在此安息。此外還有牛頓、莎士比亞、韓德爾等各領域名人可供憑弔。
倫敦塔(Tower of London)是泰晤士河畔一座城堡,歷史或可追溯到羅馬帝國時期的軍事要塞。中世紀倫敦塔也曾是皇家居住的宮殿,王室遷移後這裡轉換過多種用途,包括軍事碉堡、鑄幣廠、天文台、監獄等,現最吸引遊客的展出是英國王室的皇冠和珠寶。
倫敦塔一旁便是建成於1894年的倫敦塔橋(Tower Bridge),橋的中段雙塔間長61米,可以從中間向兩邊豎起(從前使用蒸汽機,現在用電。),以利大型船隻通行。
泰晤士河太寬,雖有航運之利,從城市景觀看來尺度卻不如巴黎塞納河漂亮。沿河散散步還是不錯,左岸比右岸繁華,幾條橋走走,看看從埃及搬來的方尖碑、為迎接千禧年打早的摩天輪“倫敦眼”,遇到烏雲密布陽光乍現的片刻,著實驚艷一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