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nice 62  

聖馬可廣場是威尼斯的中心,在它的四周圍繞著許多富麗堂皇的建築,包括聖馬可教堂、總督宮、行政樓、鐘塔和鐘樓等,拿破崙曾誇它是歐洲最美的廣場。 

聖馬可廣場在威尼斯共和國時期,就是宗教慶典、政治活動以及遊戲競賽的場所。剛開始的廣場很小,12世紀時為了接待教宗,特地把一段運河填平,讓廣場加寬兩倍,成為今天的規模。在西元1797年威尼斯共和國顛覆以前,這裡一直都是舉辦國家典禮和儀式的地方。

傳說撰寫新約聖經中「馬可福音書」的聖馬可到義大利傳教時,船在威尼斯附近遭遇暴風雨,瀕臨絕境的聖馬可只能禱告,請求神的幫助。這時上天給他回應:「願你平安,馬可,你將和威尼斯永遠留存!」人們為了紀念聖馬可,於是興建聖馬可廣場和聖馬可教堂,聖馬可也因此被人們奉為威尼斯的守護神。 

面對聖馬可灣的皮亞扎塔廣場跟聖馬可廣場相連,聳立了二根石柱,上面分別是第一代的守護神「聖泰奧多雷」和目前的守護神「聖馬可翼獅」。這二根石柱之間曾是處決人犯的地方。因此威尼斯人迷信:經過這二柱之間會招來噩運。

 venice 50a  

venice 56  

venice 69  

「有翼獅子」是威尼斯市的市徽,在威尼斯共和國時期它也是國徽。這隻獅子是聖馬可的象徵,代表的意義是「復活」。當初威尼斯人要把聖馬可的遺體從埃及的亞歷山卓運到威尼斯,可說是冒了九死一生的危險。據說,在將聖馬可的遺體運回威尼斯的航海過程中,船隻在希臘海灣遭遇暴風雨差點沉沒,經船員向聖馬可的遺體禱告,很快就風平浪靜。西元828年,當聖馬可的遺體運到威尼斯時,總督將遺體暫時安置在總督城的塔中,就是現在總督宮的所在地。

venice 54  

venice 52  

venice 47  

venice 55  

西元832年,安置聖馬可遺體的禮拜堂完工,這是現今聖馬可教堂的前身。聖馬可教堂總共經過三次的改建,現在所見到的教堂是倣效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來興建的,採用長寬相同的希臘十字形設計,上方覆蓋五座圓頂。教堂主殿從壁面到圓拱頂都有以聖經為題材的美麗馬賽克壁畫,總面積約4000平方公尺,地板的彩色石子鑲嵌則看起來像覆蓋上了來自東方的地毯。教堂的建築風格被稱為「威尼斯.拜占庭式樣」。

venice 1  

venice 57   

venice 64  

venice 65  

venice 59  

venice 61  

venice 63  

venice 60    

venice 66   

venice 67  

venice 68  

在威尼斯共和國的時期,國勢強盛,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在威尼斯的號召下,堂皇的向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進軍。這次東征,威尼斯的收獲在各國中最為豐碩。現在安置在聖馬可教堂中央拱門上的四座青銅馬像,就是從君士坦丁堡的競技場搜括來的戰利品。當拿破崙進占威尼斯時,曾把銅馬當成勝利的象徵移往巴黎,後來才又被送回威尼斯。

venice 48   

venice 51  

聖馬可廣場北側靠近聖馬可教堂的聖馬可鐘樓,也是威尼斯共和國的國力象徵,曾經只要是威尼斯共和國統治的都市都會建設類似的鐘樓。藍色的鐘面有鐘點、月份、星座符號和星辰,頂端大鐘兩旁各站有一老一少的銅鑄摩爾人,手執大錘按時自動敲響大鐘後,洪亮的鐘聲會響遍全威尼斯。 

venice 49a  

venice 49   

總督宮後方有座聯絡新、舊二棟樓的小橋。據說從前被判死刑的囚犯,從監獄送到刑場時都必須經過這座橋,過了橋就沒有回頭路,所以囚犯們都會不由自主的發出嘆息,因此橋名叫做「嘆息橋」。

venice 53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