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moda a1.JPG

下田(Shimoda)是伊豆半島南端的海港小鎮。西元1853年美國艦隊司令培里率領四艘軍艦進入江戶灣,在浦賀出示國書,要求日本開放港口與美國進行貿易,否則美國將對日發動攻擊。日方收下國書,要求給予時間答覆,隔年培里便再度率艦隊叩門,幕府迫於壓力在橫濱與美方協議簽署《日美和親條約》(Treaty of Kanagawa),率先開放下田和涵館兩個港口對美貿易,正式終結兩百多年的鎖國政策。

日本與美國締結《日美和親條約》後,培里艦隊轉往下田視察,雙方在了仙寺內加簽《下田條約》作為補充條文,讓這座幽靜小廟意外躍上歷史舞台,見證時代的巨變。

Shimoda c1.JPG

Shimoda c2.JPG

Shimoda c3.JPG

Shimoda c4.JPG

 

了仙寺前沿著小河的道路是當初美國艦隊司令培里從港口到了仙寺所行之路,現被命名為「培里之路」。街道並不長,小橋流水,楊柳依依,有幾間特色小店,現成為下田必遊的歷史街道。

《日美和親條約》可視為日本在西方列強壓迫下所簽訂的第一份不平等條約,隨後很快也與俄羅斯、英國、荷蘭等國簽署類似條約。雖說日本因鎖國政策崩潰才有後續的明治維新強國之路,但在下田出現一條「培里之路」聽起來還是怪怪的,能想像北京將圓明園前大道命名為「八國聯軍之路」嗎?或許日本人對整起黑艦事件有不同的史觀詮釋吧!培里變成日本工業化的推手和恩人,下田每年甚至舉辦歡樂的「黑船祭」予以紀念,截至2019年已經第80回,成為傳統節慶了

Shimoda d1.JPG

Shimoda d2.JPG

Shimoda d3.JPG

Shimoda b4.JPG

Shimoda d4.JPG

 

培里之路盡頭便能看到港口,爬上一旁公園小山視野更好。當然下田最好的景觀可能要從火車站附近搭纜車上寢姿山的景觀台觀才看得到,據說可以眺望下田灣、伊豆七島和整個下田市街、港區,可惜我時間有限只能略過。

Shimoda a2.JPG

Shimoda a3.JPG

Shimoda a4.JPG

Shimoda a5.JPG

 

除了培里之路,舊市區胡亂逛逛發現歷史建築並不多,但小地方寧靜、乾淨便好。看零星分布的寺廟、神社規模也都不大,有座寶福寺外頭擺著坂本龍馬的雕像,大概有些淵源,要門票便也沒想參觀。

Shimoda b1.JPG

Shimoda b2.JPG

Shimoda b5.JPG

Shimoda b6.JPG

Shimoda c5.JPG

Shimoda c6.JPG

Shimoda c7.JPG

Shimoda c8.JPG

 

下田溫暖,已經進入11月下旬還沒見到什麼紅葉,但一些菊花、山茶和小紅果仍挺有秋天的味道。

Shimoda e1.JPG

Shimoda e2.JPG

Shimoda e3.JPG

Shimoda e4.JPG

Shimoda e5.JPG

Shimoda e6.JPG

Shimoda e7.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