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oname d1.JPG

作為一個陶瓷小鎮,常滑(Tokoname)要比台灣鶯歌有味道許多。

 

「常滑燒」是日本六大古窯之一。小鎮位在一個土丘上,林立的煙囪點出一處處過往的窯址,不過現代燒陶大多改用電或瓦斯,柴燒窯的煙囪已經派不上用場。

Tokoname d2.JPG

Tokoname d3.JPG

Tokoname d4.JPG

Tokoname d5.JPG

Tokoname d6.JPG

Tokoname d7.JPG

Tokoname d8.JPG

 

明治20(1887)建造的登窯“陶榮窯”一直使用到昭和49(1974)才功成身退,共八個窯室,坡度斜角17度,最後方有10個不同高度的煙囪。陶榮窯是日本現存最大的登窯,所以被指定為重要有形民俗文化財。

Tokoname e1.JPG

Tokoname e2.JPG

Tokoname e3.JPG

 

土管坡、陶壺牆。常滑燒因含鐵成分,燒製成品帶紅色,據說用越久顏色會越鮮豔。

Tokoname f1.JPG

Tokoname f2.JPG

Tokoname f3.JPG

Tokoname f4.JPG

Tokoname f5.JPG

 

寺廟承接雨水的大缸和栽種鮮花的陶管、陶盆都蠻有味道。

Tokoname f6.JPG

Tokoname f7.JPG

Tokoname f8.JPG

Tokoname f9.JPG

 

小鎮道路雖然如蛛網般曲折,但只要跟隨散步道導覽地圖的編號走便不會迷路。零星遇到幾家陶藝工坊、咖啡店和商家,完全不商業化。

 

可能因為不是周末的關係,沒見幾位遊客。有一對帶著小孩的大陸夫婦特別醒目,母子看來悠閒,父親卻拉著兩大箱行李氣喘吁吁跟在後面走。那麼多坡道可真難為!猜大概是去機場前的最後旅程,但為什麼不在車站寄放行李呢?

Tokoname g1.JPG

Tokoname g2.JPG

Tokoname g3.JPG

Tokoname g4.JPG

 

小鎮有點破落,很舊時光的感覺,大多都是一般人家和工坊,並不是那種像古蹟般的存在。經過1850年修築的廻船問屋瀧田家,好像是唯一收費景點,但外觀看起來很小便沒想要買票參觀。

Tokoname h1.JPG

Tokoname h2.JPG

Tokoname h3.JPG

Tokoname h4.JPG

 

小公園看起來很隨意,遠看像菜圃,走近還是藏著花開。

Tokoname h5.JPG

Tokoname h6.JPG

Tokoname h7.JPG

 

散步道沿途當然也會看到一些陶藝作品。瞥見一戶人家窗口的招財貓,心想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連號稱招財貓的故鄉都沒落成這樣,招財貓最好能招得了財!

Tokoname h8.JPG

Tokoname h10.JPG

Tokoname h9.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