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shiri f1.JPG  

除了冬季鄂霍次克海的流冰,網走市最有名的景點是「網走監獄」。19世紀末北海道東部仍是蠻荒之地,將重刑犯流放至此進行開墾,就算越獄成功都無處可逃。

 

現今的「網走監獄博物館」並非監獄原址,所有建築都是重新復原或移建而來(移建的建築大多已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產),所以跟札幌開拓村一樣是座戶外博物館。整體環境整理得相當漂亮,小橋流水、花木扶疏,沒有監獄的陰森可怖,有些角落看來像是渡假村。

Abashiri f2.JPG

 

Abashiri f3.JPG

 

Abashiri f4.JPG

 

Abashiri f5.JPG

 

Abashiri g1.JPG

 

Abashiri g2.JPG

 

Abashiri g3.JPG  

 

網走監獄博物館的解說資料相當詳盡,還有許多人物模型配合展示。我一直都不喜歡蠟像這類東西,太沒生氣。以下挑一些監獄建築看看:

 

教誨堂:對囚犯進行精神教育的大禮堂,也能進行康樂活動或冬季時當室內體育館使用。

Abashiri h1.JPG

 

Abashiri h2.JPG  

 

廳舍:監獄長和其他管理人員的辦公室。現裡面展示歷史照片以及和網走監獄有關的著作,也販賣一些文創商品。

Abashiri h3.JPG

 

Abashiri h4.JPG

 

Abashiri h5.JPG  

 

休憩所:囚犯們造橋鋪路開拓北海道,當天無法來回時便住在野外的臨時住所。可以想像這些重刑犯勞動成本低廉、性命輕賤,當時肯定沒太多人道精神可言。

Abashiri h6.JPG

 

Abashiri h7.JPG  

 

懲罰房:懲戒違反獄規囚犯用。想像一下吧,在沒有窗戶、不透光的小黑房關上幾天的滋味。

Abashiri h8.JPG

 

Abashiri h9.JPG  

 

味噌醬油藏和醃菜庫:網走監獄希望能盡量自給自足,因此設廠讓囚犯釀造醬油、味增並製作醬菜。

Abashiri i1.JPG

 

Abashiri i2.JPG  

 

浴場:從脫衣、第一槽浸泡、擦洗、第二槽浸泡、穿衣都以流水線程序嚴格控制時間,受刑人由進到出浴場計15分鐘。

Abashiri i4.JPG  

 

五翼放射狀牢房:明治45年到昭和59(西元19121984)實際使用的獄舍。五棟長條建築以中央監視室為中心像五指一般放射狀排列,藉此減少看守人力。

Abashiri k1.JPG

 

Abashiri k2.JPG

 

Abashiri k3.JPG  

 

牢房冬季必須設火爐取暖。高挑的屋頂是為防止囚犯從屋頂越獄,但還是出現一個名為白鳥由榮的越獄天才,利用每天牢飯帶鹽分的醬湯滴澆手銬腳鐐,花了幾個月時間才鏽蝕解開,成為網走監獄第一個成功逃脫的犯人。

Abashiri k4.JPG

 

Abashiri k5.JPG  

 

二見岡監獄支所:網走監獄的分所,犯人主要從事農場勞動,生產網走監獄所需的糧食。包含廳舍、牢房、教誨堂、食堂、工作間、廚房、浴室都以走廊相連通。

Abashiri j1.JPG

 

Abashiri j2.JPG

 

Abashiri j3.JPG

 

Abashiri j4.JPG

 

Abashiri j5.JPG  

 

農場勞動回來要先洗腳、洗鞋,因此設有洗滌、洗足場,同時也是囚犯進出時穿脫戒具的地方。

Abashiri j6.JPG  

 

二見岡監獄支所受刑人在1913年蓋的神社。

Abashiri i5.JPG  

 

參觀完監獄,如果對從前犯人感興趣的話,還可以在附設食堂吃頓牢飯再走。

Abashiri k6.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