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ed bridge a5.JPG  

上海跨年夜踩踏事件死掉30幾個人,期間我也在大陸旅行,為了躲開元旦三天連假的人潮,特別選擇到冷門的龍岩、連城,果然遊人稀少,其中甚至有兩天沒碰到其他遊客。

其實到缺乏排隊文化的國家旅遊,人多又擠的地方都要特別警覺,得小心扒手、小心推擠踩踏、小心返程交通,擔心那麼多若非不得不乾脆避了去。所以我雖在大陸,卻有一個非常清幽的元旦假期,住在連麥當勞、肯德基都沒有的小縣城,每天搭中巴、小巴車去鄉間找風景,在無名小店吃喝,恢復些許背包客的模樣。

到大陸鄉下旅行的優點是語言溝通無礙且物價依舊便宜,所以敢不事先規劃盲目的玩,反正問問就知道那裡搭車、那裡下車,最壞狀況花錢包個車也不會心疼。久違了大陸農村純樸的一面,還沒開發旅遊的地方人們對陌生人好奇而友善,天天有人為我指路、有人邀我喝茶,想進去參觀的老房子,打聲招呼沒被拒絕過。連城這幾天的旅行因期待不高,反而意外美好。

以下三座廊橋分散在三個不同村裡,是我人到連城以後才上網找來的“景點”。廊橋除了基本交通功能,橋屋可以遮風避雨又常設有座凳,因此多出休憩和集會功能,有些廊橋在橋頭或橋心設有小廟,又具備祭祀和風水作用。中國南方古代廊橋仍留存不少,據統計單福建省便擁有兩百多座。浙南、閩北交界更是密集的廊橋之鄉,以木拱廊橋聞名,建築形式和工法和這次所見的又不一樣,等有機會去泰順看過再來介紹。學無止境,玩樂若要深度,真是給幾輩子也不夠。

永隆橋位於莒溪鎮壁洲村,橫跨在莒溪之上,始建於明洪武20年(1387年),橋長約百米、寬6米,4墩5孔。

covered bridge a1.JPG

covered bridge a2.JPG

covered bridge a3.JPG

covered bridge a4.JPG   

永隆橋畔還有清康熙年間打造的文昌閣和清末修建的天后宮,三組相互依傍的古建築同時入目非常壯觀。這裡沒有遊客便沒有所謂門票,天后宮和文昌閣都可以自由進出。廟裡一群老人有的看電視、有的曬太陽,時光彷彿倒退半世紀。

covered bridge a6.JPG

covered bridge a7.JPG

covered bridge a8.JPG

covered bridge a9.JPG

covered bridge a10.JPG

covered bridge a11.JPG   

雲龍橋位在羅坊鄉下羅村,始建於明崇禎7年(1634年),乾隆年間重修,橋長81米、寬5米,6墩7孔。橋一端在田間,另一端卻像撞入山壁,一旁題著“龍騰青岩”四個字。青岩河原應悠悠打橋下流過,但為了保護古橋河床正在進行整治,一片泥濘,沒讓我看到最美的景緻。

covered bridge c1.JPG

covered bridge c2.JPG

covered bridge c3.JPG

covered bridge c4.JPG

covered bridge c5.JPG

covered bridge c10.JPG   

橋中建有雙層六角的魁星閣,登閣雖不過站高兩、三米,卻有另一番視覺體驗。橋上看見一些胡亂塗鴉,“放開那女孩。讓我來,我中箭了。”,雖然莫名其妙,但失笑,因為想到這橋似龍,而歐洲神話中公主常被惡龍囚禁,英雄救美多少切題,比魁星閣上那些到此一遊的姓名刻字有創意多了。

covered bridge c7.JPG

covered bridge c8.JPG

covered bridge c9.JPG

covered bridge c6.JPG     

雲龍橋兩端各有一座寺廟,其中天后宮前面新立一尊尺規突兀的媽祖像,和小廟很不相襯。

covered bridge c11.JPG

covered bridge c12.JPG   

玉砂橋位於四堡鄉馬屋村的花溪上,始建於清康熙23年(1684年)。據說從前花溪河床砂石晶瑩如玉,才有此橋名。近年把橋修得挺新。

玉砂橋長30米、寬5米,相較上面兩座廊橋迷你許多,在村落水口參天古樟襯托下,越發顯得秀氣。

covered bridge b1.JPG

covered bridge b2.JPG

covered bridge b3.JPG

covered bridge b4.JPG

covered bridge b5.JPG

covered bridge b6.JPG

covered bridge b7.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