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gkan.JPG  

呈坎原名龍溪,唐末江西南昌羅氏兄弟遷居至此,才改村名為呈坎。整座村落以易經理論布局,有八卦村名號。

呈坎現也交給旅遊公司打理了,入口搞出一大池荷塘和石拱橋,明顯想美容成宏村門面的模樣,票價當然也跟著看齊,飆破百元人民幣大關。

宏村和呈坎是我去過次數最多的兩個古徽州村落,各三回。不過依照現在發展狀況,以後大概不會想再去。這回若非同行友人都是第一次來黃山區域,我其實已對這些搶錢的村子興趣缺缺。看太多,又今不如昔。

Chengkan a1.JPG

Chengkan a2.JPG

Chengkan a3.JPG   

買票進呈坎,被想當導遊講解的幾位村民夾纏許久,再看那規劃出來的參觀路線上俗惡的紅燈籠無處不在,心都涼了大半。曾經我喜歡的這座村子到底怎麼了?還好呈坎號稱五街九十九巷,往僻靜的地方走,就能避開紅燈籠,待一陣急雨過後,俗氣似乎也被洗去一些,發亮的石板更有了精神。

Chengkan c1.JPG

Chengkan c2.JPG

Chengkan c3.JPG

Chengkan c4.JPG

Chengkan c5.JPG

Chengkan c6.JPG

Chengkan c8.JPG   

眾川河倚村流過,一道元代的環秀橋上廊亭只遮蓋三分之一,有說這也是為了分陰陽,和風水布局有關。環秀橋在2013年6月曾不幸遭洪水沖毀,現中間段石塊很新,明顯能看出來。橋畔河堤有清代的“公禁河魚”碑,是古人生態保育的體現。

Chengkan b1.JPG

Chengkan b2.JPG

Chengkan b3.JPG

Chengkan b4.JPG

Chengkan b5.JPG   

前面曾說過,婺源所見最漂亮的祠堂在汪口,那麼黃山市區域所見最漂亮的祠堂就屬呈坎的羅東舒祠。祠堂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從照壁、欞星門、儀門、享堂,到最後進的寢殿“寶綸閣”,格局宏偉,保存完善,石雕、木雕精美不在話下。寶綸閣更是精華所在,高台上的建築高13餘米(連台約15米),居然有11開間,面闊30米,在封建時代這樣的民間建築應屬僭越吧。羅東舒祠的後寢即將完成前,整座祠堂的工程曾因故停工約70年,不知是否與此有關?

羅東舒祠的享堂和寶綸閣旁還附帶一個小小不起眼的“女祠”。古代婦女沒地位,女祠難得一見。據說當時女人死後想入祠,所需繳交的費用比男性還多。在不平等的舊社會,羅東舒祠能設女祠已屬難得,多繳幾兩銀子就別計較了。

Chengkan d1.JPG

Chengkan d2.JPG

Chengkan d3.JPG

Chengkan d4.JPG  

寶綸閣梁上的明代彩繪依舊鮮豔,古徽州眾多祠堂僅有它留下如此美麗的色彩,也是一項神奇之處。應該是所謂“雕梁畫棟”很好的參考實物。

Chengkan d5.JPG

Chengkan d6.JPG

Chengkan d7.JPG  

呈坎有宋、元建築各一,明朝建築28處,約占村中歷史建築的三分之一,數量和比例遠勝其他村落(據說上世紀八零年代統計,明朝建築還有36處。)。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呈坎只有祠堂收票,村子可以自由進出,許多頹圮的老宅早已人去樓空,古老滄桑的印象極為深刻。如今這些古建大多已經修復,其中幾棟樓高三層的明朝民居可不是尋常村落裡可以看到,也因此呈坎仍值得參觀。

Chengkan e1.JPG

Chengkan e2.JPG

Chengkan e3.JPG

Chengkan e4.JPG

Chengkan e5.JPG

Chengkan e6.JPG   

呈坎最老的建築為宋朝建造、明朝修繕的長春社,祭祀土地神。雖說是宋朝建築,但近年被修得嶄新,不說絕對看不出年歲。

Chengkan e7.JPG   

最後放上剛採收的芝麻與曬太陽的貓。雨後撥雲見日當然舒服,只不知古村未來命運如何。

Chengkan e8.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