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zhou n6.jpg  

看幾個蘇州近郊有名的景點,挑一座山、一道橋、一間廟。

平山是蘇州的賞楓名所。這裡賞的真的是金縷梅科結球型蒴果的楓香樹,而不是一般賞紅葉常看到槭樹科結翅果的楓樹、槭樹。

槭樹科(Aceraceae)也有翻譯成楓科,所以搞得一般人很混淆,其實不是玩植物分類的人也不用搞那麼清楚,玫瑰不叫玫瑰,亦無損其芳香,所有中文名都只是俗稱,回歸嚴肅的分類學只能統一使用拉丁文,當然就沒這些楓香、楓與槭的紛擾了。

平山不過兩百出頭米高,因山麓有宋代名臣范仲淹家的祖墳,明朝時范氏後人才從福建帶回楓香樹種植。這批高齡約400年的老樹,蒼勁的樹型比紅葉還要動人。可惜賞楓時節,平山人山人海,連登山道都要塞爆,實在算不上太好的旅遊體驗。

Suzhou n1.jpg

Suzhou n2.jpg

Suzhou n4.jpg

Suzhou n5.jpg

Suzhou n7.jpg

Suzhou n9.jpg

Suzhou n10.jpg    

寶帶橋橫臥澹台湖和大運河交匯處,據說從唐朝就已經築堤,後人又改建木橋,現在所見的五十三孔石橋為明正統七年(1442年)重建。

寶帶橋是中國現存橋孔最多的石橋,長度三百多米,橋北的石獅子、石塔、石亭猶在,在橋身中段還有一石塔,每級八面都雕刻著佛龕。走這樣的老橋挺讓人發思古幽情,但水岸邊有許多醜陋廠房,很煞風景。

Suzhou n11.jpg

Suzhou n12.jpg

Suzhou n13.jpg

Suzhou n14.jpg

Suzhou n15.jpg

Suzhou n16.jpg    

姑蘇城外寒山寺,靠一首詩一座廟就永垂不朽,當真比拜菩薩燒香還靈。

寒山寺創於梁天監年間,最初名為妙利普明塔院。歷朝寺廟興廢更迭,現存建築已是清末重修及近代新建,廟再也不是詩人張繼看見的廟,鐘聲也不如過往鐘聲。但幸虧有一首詩,當時的情境將會一直留傳下去。

寒山寺後來這個寺名據說與唐朝寒山子在此修行有關。寒山與拾得兩位來自天台山的和尚交情深厚,留有不少鄉野傳說故事,後來更成為民俗年畫裡的合和二仙,說是能帶給人們平安喜樂。其實寒山子實際生平今人能考證的部分極為有限,只知道他約活動於中唐時期,連是和尚、是道士都不大確定。因此更可能因為寺廟叫寒山寺,寒山和拾得的故事才被安插進去。

寒山子喜歡寫詩,留下不少詩作,不過教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寒山詩,而是寒山問拾得:「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回答:「只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多麼阿Q精神,我有位同事在工作遭打壓時可是要拿這當座右銘自我安慰才能繼續撐下去。

寒山寺外運河邊的鐵鈴關是明代關台,這裡的景色可能要比寒山寺內更適合體會楓橋夜泊的詩意一些。

Suzhou n18.jpg

Suzhou n19.jpg

Suzhou n20.jpg

Suzhou n21.jpg

Suzhou n22.jpg

Suzhou n23.jpg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