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ra b1  

佩特拉在強盛時期大約有居民三萬人。在年雨量只有6英吋的沙漠中建造這樣規模的城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飲水問題。

納巴泰人是聰明的水利工程師,他們利用天然地形在許多谷地裡建造水壩,除了用來儲存雨水之外,更可以防範驟雨快速積聚到峽谷可能造成的洪患。考古學家已經在佩特拉找到數百個蓄水池及精密設計的水道系統,可以將不同地區收集到的雨水運送到城市裡儲存使用。在進入佩特拉的天然裂谷兩側崖壁上就可以看到這樣的引水道系統。為了形成水流坡度,水道高度經過精密計算,有些段落必須以輸水瓦管架到崖壁高處。

petra b2

petra b3

petra b4  

走到佩特拉天然裂谷通道的盡頭,有一個250公尺寬、70公尺深、豁然開朗的空間,高大崖壁上雕鑿出被人們稱為「法老王寶庫」的宮殿建築。建築高度達40公尺,分為兩層。下層由完整的山形牆、圓柱和迴廊構成,上層的山形牆分裂成兩半,中間設計一個圓亭,最頂端有3.5公尺高的甕形裝飾。這是納巴泰人改良希臘羅馬建築形式後獨創的風格。

傳說中法老王曾經運用魔法在這裡封藏寶藏,只要將石甕打開,所有黃金珠寶就會流竄出來。我們現在從石甕上發現的彈孔,全是從前貪婪的人們為了打開大甕,拿槍射擊後留下的痕跡。其實大甕是實心石塊,裡面並沒有寶藏。這棟建築本身就是納巴泰人留下的無價之寶,想想世界上還能找到幾座像這樣美麗的岩穴建築呢!

「法老王寶庫」外牆的雕像已被風雨侵襲得模糊難以辨識。在下方兩側牽馬的人,有人認為是代表牽引死者靈魂的精靈。上層三個雕像中,左右兩旁是拿著戰斧的女戰士,中間可能是艾西斯女神。雖然外觀富麗堂皇,但進入內室並沒有其他雕刻裝飾。建築的實際功用考古學家到現在都還沒有定論。

petra b5

petra b7

petra b8

petra b9  

佩特拉一個整天看不完,兩天才或許能看個大概。除了「法老王寶庫」,在遠處山頭還有一座風格相近但規模卻更為龐大的岩穴建築,被稱為「修道院」。這座建築寬50公尺,高45公尺,單是大門就有8公尺高,頂端的甕形裝飾約9公尺,當然同樣也曾被認為是藏寶地點。從前去時還可以一路爬到甕邊,更能感受它的巨大與壯觀。由於在建築內部發現刻有基督教的十字記號,顯示曾經被基督徒使用過,因此才命名為「修道院」。

petra b10

petra b11

petra b12

petra b13  

在佩特拉四處可見的岩穴建築中,除了「法老王寶庫」和「修道院」特殊的分裂山牆建築形式外,還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牆面造型。由於納巴泰人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埃及、亞述、希臘、羅馬等文化特色,考古學家因此可以依據建築形式演化,將岩壁建築加以歸類,並推測建造年代。(寫太多了,大概沒有人讀,不細說了。)

從一些未完工的工程,我們知道建造岩穴建築的方法是由上往下進行。可以想像納巴泰人在建造之前應該會先詳細研究岩壁,尋找容易雕鑿又符合牆面設計需求的施工地點,但是當時如何能將牆面打磨如此光滑?又如何測量並維持精確筆直的建築線條?工程細節恐怕以後也難以解答。

雖然納巴泰人注重岩穴建築的外觀雕飾,但進到內部卻大多只是切割整齊的空蕩房間。考古學家曾在一座建築的入口上方,發現5行納巴泰文字記載,解讀出的意思是「這座墳墓及附屬的花園、宴會廳、蓄水池、階梯、牆面都受到神祇保護,嚴禁任何人取走墓中的物品,如果有人死後想安置在這座墓中,必須先取得書面同意。」。從內容可以推測有些岩穴建築是作為墓穴使用,有些則是葬禮儀式舉行的宴會場所。除此之外,考古學家認為部份岩穴建築曾當成住家,有的和宗教祭祀典禮有關。

petra b14

petra b15

petra b16

petra b17  

下面這座有著宮殿式外立面的建築內部有文字記載,說明建於西元130年,是一位羅馬行政官的墳墓。這是佩特拉極少數可以確認日期和用途的建築。

petra b18  

「宮殿墓」是佩特拉最大型的岩穴建築之一,外型也是仿照羅馬宮殿,共分為3層。由於天然石壁不夠高大,建築師還必須在左上角砌上石塊,才讓這座雄偉的建築得以完整。

petra b20  

佩特拉建立在岩山之間,岩石之神杜撒拉因此成為佩特拉最重要的神祇,祂既是山神,也是佩特拉的守護神。早期納巴泰人還沒受希臘、羅馬文化影響時,並沒有用凡人形象來塑造神祇偶像,而是直接用完整的大方石來代表杜撒拉的居所或杜撒拉本身。後來納巴泰人逐漸接納外國神祇,也開始出現神祇雕像,像埃及的自然之母艾西絲女神和希臘的愛與美女神阿芙羅狄蒂,都在佩特拉受到崇拜。

petra d5

petra d6  

在佩特拉一處山脊頂端可以發現精緻的開放式祭壇,可能是從前納巴泰人的祭祀聖地。由於缺乏文字記載,祭壇的功能和儀式已不可考,現今的種種理論都帶有猜測成份。例如在高地祭壇發現兩根類似埃及方尖碑的石柱,各高約6公尺,由完整的岩石雕刻而成。有人認為它們代表岩石之神杜撒拉和伴侶阿拉特女神。但也有人認為岩石之神都是刻成方形或長方形的石塊,不會是細長的方尖碑模樣。由於有座墓室建築外觀也雕有方尖碑裝飾,因此有人認為它代表死者靈魂,或者象徵著靈魂升天的企盼。在祭壇的平台上,還可以發現小水槽及水道,這應該是舉行動物犧牲的場所,水槽及水道用來收集祭祀動物的鮮血。由於祭臺面向西邊,也有學者認為這裡舉行的祭典應該和太陽崇拜有關。

以上列舉的三種說法,究竟是崇拜岩石之神、太陽神,或是祭祀死者靈魂完全見仁見智。當然,如果讓弱智的台灣怪力亂神的節目來討論,那答案理所當然要變成第四種--外星人的傑作囉。

petra c1

petra c2

petra c4

petra c5  

受到埃及及亞述文化的影響,納巴泰人很崇拜獅子,並把它當作神祇化身,因此在佩特拉不但發現有獅子守衛的墓門,在前往高地祭壇的半山腰還有座獅泉,雕像長4.5公尺,高2.5公尺,有水道可以引水由獅口流出。這樣特殊的設計可能和祭祀活動也有關係。

petra d1

petra d2

petra d4  

 

arrow
arrow

    Eric‧攝影‧雜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